從理論上大致推算:二百米高空落下來的物體應該有六十米每秒左右的初速,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偏輕戰箭也會有大概一百焦爾左右的理論動能,相當於一個使用普通戰弓的門檻級別弓手了。
在這樣的輕箭上安裝並不占主體重量的火箭藥包可能比所謂的百虎齊奔箭的速度還差一些,但即便按照累計增加速度五十米每秒計,也能把箭支的威力增加到相當於一百一十米每秒接近箭支極限般的速度。加速的時間更長,還並不像其他那樣初速過百米每秒左右的箭支那樣在杆材製作上有嚴格的要求。
這樣算下來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輕箭為主體配合十幾克的藥包製成的火箭,其威力也相當於初動能三百焦爾左右的弩箭,即便考慮到這類箭支尋常的空氣阻力和能量削弱,打六折計算也幾乎能接近二石三鬥的身臂弓在極近處的威力,完全能滿足現在大部分情況下的破甲殺傷需求了。
不過上述都是很簡單的粗略計算,空氣阻力會不會遠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五十克左右的箭真的合適麼?
“以前我們製作火箭兵器的時候剩餘物資還在麼?”張海像負責協助處理軍務劉洪濤詢問道。
“新軍所有實驗過的兵器都留有備份,正儲備在現南京東城門附近。在印象裏:一百發射單元的一兩三錢主箭箱、一兩六錢主箭箱、一兩九錢主箭箱、二兩二錢主箭箱、二兩四錢主箭箱、二兩七錢主箭箱六種規格的火箭發射箱針對各營都留有兩套備份,一共是四十八套,其中三十六套部署在我們於南京外城上的各城頭。”劉洪濤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對於營中的許多事物知道的僅次於張海那上百個每天能夠接到各種密報帳目的孩子們。
“這些單元發射箱可以拆分麼?”要進行比較多的火箭測試以製成射表甚至瞄準工具顯然要進行多次的發射實驗。
“主箱的單元不可拆分,但是每種型製的火箭在當時試射的時候都配備了獨單元的同規格木製發射器”劉洪濤回到。
“那樣就好。”張海回道,他又想到要製作出完善的瞄準體係還必須在氣壓計領域有所突破,氣壓計因為海拔和氣象的原因並不能完全做為高度的依據,但對於戰術範圍內的熱氣球所需來說已經足夠了。好在這東南之地水銀也並不難得,開口的氣壓計未必要像溫度計那樣依賴完善的玻璃器皿,更為容易製造。
一且工具都準備齊全的第三天上午,張海帶著幾名負責聯係操作的女孩及數名弟子們來到了城北。
為了盡可能的減少空中作業的負擔,火箭測試的地點選在了玄武湖西北的紫金山上。不少不少學塾弟子們早就按照要求用線繩和量角裝置完成了不少地方的側高和標高。可以說是實驗這種空射火箭的良好場所。
這幾天來除了解決氣壓計的問題,火箭標靶也是花費了很大一番工夫,由於火箭從幾百米外的射擊即便是有高度優勢也不可能謀求很大的精度,負責輔助測試的戰士們隻能把原來用於登南京城頭的連接起來的攻城板梯架起來,形成範圍足有二十多米的鏢靶。為了進行更係統的火箭測試,還從治安軍步兵營那裏借用了幾百件累計數千斤的鐵甲用於協助測試。
在進行測試之前張海忽然又想起一個問題:如果是平射或拋射,這種簡單的發射單元自然沒有問題,可如果是從空中或山上向下射擊,火箭會不會在發射前滑落?
不過好在劉洪濤在進行最初的準備的時候好象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隻能用棉線解決了,為了製作這麼多的單個發射筒還有與之相適應的二兩力大小的棉線可以是費了幾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為了在熱氣球上最大限度的攜帶彈藥量,這一獨特的兵種隻能選擇七八歲體重遠遠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並接受過一定時間的孩子做為主力。這些主要兵種成員做為空中射擊的主力,熟練度是誰也難以代替的。
“冬兒,千蘭,從實驗任務開始。空中兵器的實驗將以你們為主,你們做好準備了麼?試驗的時候每一次設計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記錄。此外,還要像其他叔叔們多學習些測距的知識和本領,你們也應該具備了掌握這些能力的文化基礎。”
“師傅放心吧!”經過上次空中飛行,兩個孩子的膽量與決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處勉強達到近二百米相對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頂上,兩個孩子鑽近了模擬的雙人熱氣球吊籃內由發射孔不斷的用獨單元的火箭點燃了火箭的尾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