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熱氣球上的射擊並不準確,有不少的箭支落入水中。
當時隨著不斷的試射調整,兩個孩子對於掌握風偏和標尺也有了許多的經驗。釋放的火箭越來越準確,逐漸能在這樣不太良好的氣象環境下從有些搖晃的吊籃裏把大部分火箭都射入百丈直線距離外方圓六七丈大小的漂靶之上。
當風力漸漸弱了一些的時候,熱氣球開始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借助更大的勢能開火。在三百米左右的高度上,從空中落下來的一兩九錢箭支大約能有五六百焦爾的威力和這個時代的單兵弓弩所不可能具有的初速,可是因為箭支往往以很陡的角度落下來對漂靶上樹立的披甲人靶的射擊效果並不好。
“太高的地方落下來的箭支能量是打了,但是對於披甲的敵兵效果並不更好,或許隻有在針對海軍敵船的時候才可以嚐試著從百丈左右的高度展開攻擊。”
不過不論怎樣說,進一步的空中火箭實驗證實了由熱氣球攜載,由女童負責發射的戰術火箭是一種不遜色於炮兵、極具價值的火器。完全可以針對敵騎步集群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應有的效果。
“在這江南:合格的鐵匠並不算多,而且要製造出合格的青銅炮需要花費我們大量的管理人手。而這熱氣球在製造精度上的要求沒有炮廠那樣大。而且其做為主要成本的油爐和絲綢擁有大量現成可以利用的勞動力。應該不會比當初我們在青州製造青銅炮的效率更低。如果我們擁有七十二個氣球班,大概八百到一千名作戰人員組成的一個總部直屬氣球營,那麼一次作戰就能把七八萬支火箭從二百米的高空向敵群精確的覆蓋發射出去,運用得當一次就能殺傷一萬幾千人擊退敵一個戰略集群。這還不談此類空中兵器從心理上帶給敵人的威懾。麵隊明軍的戰略集團,我們是有以不大的代價輕易取勝的把握的。可是如果麵隊以騎兵為主體戰鬥力也很可能更強,並且擁有和我們同樣優秀弓手的後金集團,則必然要依靠足夠的空中火力才有在一兩年內抗衡對手的把握。”劉洪濤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兵器的實用價值。
“我們還可以常識著以馬匹牽引熱氣球,以圍追那些潰逃的敵人。幾匹馬負責牽引一套氣球都可以。以往的時候我們的最大問題不是擊退敵人,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證勝利果實。”也有的弟子有些興奮的說道。
為了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完成應有的測試和改進,張海也曾經在很早就想到過氫氣球。空氣在數十度的差距之下,密度也不過隻有每立方米零點兒幾千克的變化。還要負擔包括爐具與燃料在內的額外負擔,一千立方米左右熱氣球剛剛能夠維持兩個成年人負重的吊籃在短時間內的升空。
而如果換成氫氣球,每立方米排除氣球自重也至少可以提供接近一公斤重力的升力。一千立方米左右的氫氣球則至少可以吊起一噸左右的重量,整體火力就有五六倍的提高。那樣的話,在這時代可真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萬人敵了。
少量的氫氣並不難製取,還在張宅的時候張海就帶著弟子們用這時代所說的綠凡油---純度不是很高的稀硫酸和舊鐵器製取過。可是科學思維能力最為突出劉洪濤也想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