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冬季掃蕩(一)(1 / 2)

為了在防護裝具上能更上一層樓,直徑多大一丈左右能夠完全利用水勢的水輪一共沿著朝陽門以北東城牆較高的地方建造了十台,由近四五千名征募而來的工匠負責嚐試新的操作。

其中六台接近二百馬力輸入功率數十馬力持續輸出功率的水輪帶動著輪軸撥動近噸把重的重型鍛錘和不少幾十公斤到百公斤不等的小型鍛錘不斷的工作。當工匠們不需要這些鍛錘暫時工作的時候以鍛錘底下的輪子把鍛錘同輪軸帶動的撥杆搬離開來即可。

另外四部是用於鼓風的水輪機,高處如瀑布般的猛烈水流帶動著水車讓水力鼓風裝置以平時不敢想象的速度拉動著風箱,吹出如同海麵上風暴欲來一般的強風。加上在這東南核心之地能夠找到的冶鐵工匠以及用於煉鋼的鐵材燃料也遠非北方時可比。一下就把原本並不算差的新軍鐵製兵裝的質量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不過冶煉出來的這時代尚算優良的金屬鍛造起來也更為困難,如果不是有了強勁的水力鍛機張海真不知道以手工鍛造這些盾甲需要到什麼時候去了。

為了鍛造出合身的整體式鎧甲,張海讓裁縫與泥匠們給包括自己在內的不少官兵都進行了比較精確的量身,並按照合理的彎曲限度製造了專門的凹麵和鍛錘錘麵以增加效率減少成本。

經過抵達南京後一個多月的忙碌,水力工場乃至初步的運作終於走上了正軌。

張海的不少核心弟子以前見過以人力方法鍛造出的整體式甲片,即便在當時那種條件下製造出的甲片大概隻要半分厚、估算製成鎧甲全重不過二十斤幾上下如同輕甲一般的樣子,就能抵禦住這時代的敵人哪怕用弓矢直抵住後背射來的箭矢了。

但更重要意義卻是敵人仿製的那種臼銃對己方的威脅將大大降低,軟甲幾乎難以防護這種有一定能量的鈍殺傷而整體式防護的板甲就能讓對鈍殺傷的防護提高一個層次。

“如果我們在今後的作戰中遇到穿著這種鎧甲的敵人就麻煩了。哪怕他們同我們一樣暫時還沒有辦法解決關節部分像西洋那樣的完整連接。”在作戰中積累了不少經驗的劉洪濤不無憂慮的說道。

張海並不覺得這是多大的威脅,思索片刻後直言不諱的像弟子們鼓舞道:“這種填裝好彈藥的臼銃連續發射,是我們少時在張宅在製造能力不是很強,連尋常的鳥槍都無法仿製情況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種選擇。如今的我們不僅擁有了力量不俗的炮兵,還擁有了熱氣球攜帶火箭的空中掩護。如果在國內遇到這種這樣的敵人隻要注意不要分散兵力也無需過於憂慮。”還有很多話張海並沒有講出來,因為他不想讓弟子們形成過於輕視敵人的看法。其實按張海的看法:如果國內暫時的這些敵人也有一支隊伍能夠像自己一樣注重對每一名最普通的士兵做大量的細致工作以做到生產合體量身的鎧甲,注重品質的提升而不是把士兵視做廉價消耗品,那麼不要說明朝不會滅亡,擁有這樣一支隊伍的清朝也會在對外的戰爭中留下閃亮的一筆。

萬事開頭難,在隊伍紮根東南的最初一個半月的時間裏,陰寒的冬季中不論是火炬學校裏的學員還是各戰兵營的官兵乃至張海及其弟子們都投入到繁忙的工作或訓練之中。此外還有數以萬計被征募起來的工匠也在為著隊伍的全麵武裝而開始嚐試著新的勞動。

而駐紮在東南各縣負責地盤控製的各治安軍步兵營連在陰冷的冬季也沒有閑著,而是對各縣的舊官吏及其家屬乃至各路殘餘的敵人展開了頻繁的掃蕩。這種清鄉掃蕩也是張海早就有所安排的。很顯然:在冬季,哪怕是治安軍也擁有防護裝具優勢,並且可以讓這種優勢發揮到最大。到了春夏時接到來蟲蛇肆虐悶熱潮濕的季節的時候,不但隨時可以攜帶鎧甲防具行軍的這個優勢會遭到削弱,而且在這種南方地帶作戰時的非戰鬥減員也必然不可避免的加劇,作戰帶來的成規模死亡還會使隊伍麵臨瘟疫流行的問題。這可能就是南方征伐最大困難之處。

天啟三年隆冬時節到來的時候,即便在寧波以南的台州等地也開始伴隨著冬季陰冷的寒風降下了白雪,撒在河麵在夜裏結成的薄薄冰層上。

已經在寧波等地無法生存舉族退到台州等地的張家起初依然沒有放棄抵抗賊寇光複家鄉的打算。但是當張圭章見到那些之前原本似乎很堅定的鄉親中的勇士們在經曆了無數百仗後也有些茫然和麻木的神色,也不由的喪失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