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麵解決問題,張海決定動用近衛第一旅、劉洪濤的第二旅包括二十四個步兵連在內整個新軍近一半左右的步兵力量,南方核心區近三分之二的步兵力量展開行動。炮兵方麵則動用了八個炮兵連在內的全部長炮組和十二個炮兵連在內的所臼炮。
考慮到浙江中南部不同於江蘇乃至浙北等地,山嶺崎嶇地形複雜因此在抵達寧波之後各炮兵連則以排群的規模配備每個步兵連至少一門長炮和一門臼炮展開行動,更主要的作用是近一步的增強隊伍的後勤能力乃至兵力。
“真的要走海路麼?”柳香臨別的時候不無憂慮的對張海說道,她漸漸的知道丈夫更願意同人探討實務而不太敏感於一些噓寒問暖的話。
盡管柳香了解隊伍上相比敵人所擁有的絕對實力戰力優勢,也知道張海自己就有超群的武力,可算起來自從青州出征以來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卻一直是在牽腸掛肚的憂慮中渡過的,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
張海也與弟子們討論了很久,還請教了許多沿海的船工漁民。從南京到寧波走陸路與水路的距離實際上大致相去不遠,都在八百裏上下的樣子。可是水路上就算風向不是很好至少每日也可以行進二百餘裏,幾乎與騎兵奔襲的速度了。長江和北風而下最快可能不到四日隊伍就能抵達寧波一帶登陸集結,相比陸路要節約不少時日。
也有人提議要不要至少以一個旅群的兵力沿海行至台州甚至更南的一些直接登陸,但張海在了解了不少情況之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中國的沿海以舟山群島為界,過了寧波以東的舟山群島再往南港灣林立、海岸蜿蜒曲折很容易迷失方向。冬季往往經常有凜冽的海風和波濤洶湧的大浪,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比夏季的海況更為惡劣。夏季的東南沿海雖然常有台風,但在沒有台風或熱帶風暴的日子裏反到比冬季更為平靜。
“走水路而不是海路,船隊不會過了舟山的。而且早去可以早歸,隊伍不會拖到新年之後才能回來了。這些日子是最為寒涼危險的時候,香兒如非有什麼急時,盡量不出屋以免出了意外”張海安慰道。
數九的日子來臨的時候,隊伍已經在城外的江邊集結起來準備上船了。皇城附近的水力工場乃至最先征集起來的鐵匠們以盾甲和臼銃為最優先趕製的兵裝,這一個月的時間以來製作出來的兵器雖然遠遠無法按照預想的要求將數千近萬人的隊伍全副武裝起來,但也讓包括張海在內至少近四分之一的核心骨幹擁有了整體式盾牌乃至連成片的頭盔和胸甲。無形中讓不少戰士們以前在戰場上最憂慮的負傷風險減小了不少。
“南方山地作戰無法展開大的作戰陣型。敵人若是沒有什麼有威力的投射兵器,即便是以連群為單位遇到敵人的大部隊,我們仍然可以按照至少以三列隊形迎敵、六路縱隊行軍,以最大可能的應對隨時而來的近戰風險。”劉洪濤在出發前則按照張海的要求向弟子們叮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