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從江南出發之前張海與劉洪濤等人就已經定下了大致的作戰方針,因此並沒有在青州逗留多長時間。
短短天之後,青州的第四步兵旅三千五百餘名官兵同張海及劉洪濤等人一齊自城北和城東西門出發展開了向京畿地區的進軍。
經曆過無數的危險張海沒有決定在青州留下太過於重要的力量。三千隨軍而來並經曆過一定戰爭考驗的六個治安軍步兵營被安排留下來同青州城內的五千工匠營一起組成八千多人的核心隊伍負責城防。由李師傅及隨軍一起北上的原負責火炬學校的一名核心弟子負責鎮守。
這樣的力量在敵人的長期圍攻下並不保險,但張海在心中早就計算了很久:青州等地雖然擁有不少資本和工匠資源,但對於擁有強悍實力隊伍,也擁有東南膏腴之地的自己來說即便失守也算不上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當然:張海沒有讓父親張林及母親楊秋霞再次身留險境,而是跟隨隊伍一齊北上以最快的速度渡過黃河泛濫可能影響到的地方。
夏季在黃河下遊一帶的行動終究還是某種程度的冒險,因為保不齊並沒有多少下限的對方有可能挖掘開哪條河。因此隊伍從青州城向西返回的時候並沒有像以往那樣選擇於白天大張旗鼓的出城,而是選擇在夜間悄悄的踏上了急行軍的旅程。
雖然並不如嶺南那般凶險,但攜帶大量輜重的情況下夏季北方的五百多裏的潛伏急行對哪怕一些老戰士也是不小的考驗。因為在不少人的印象裏這似乎是第一次在炎熱多雨的夏季展開夜行。
隊伍因為規模不大掌握的經濟資源卻不少,相當於尋常幾十萬大軍才能掌握的醫藥資源集中萬餘人的隊伍。每個班都配備了從南方帶來的蚊帳還有特製的防潮墊等物資還是不少人在夜晚被積水帶來的蚊蟲所困擾。汗水似乎如某些獨有氣味的美味一樣吸引著那些不速之客。更有個別戰士被蠍子等毒蟲所咬傷。
盡管五百裏的隱蔽強行軍對於全副武裝的少年戰士們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因此士氣低落。
青州以北的戰鬥再次堅定了官兵們的信心:出征的隊伍雖然不過萬人,但是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敵人最精銳的十餘騎兵。這還是在大陣後麵那些火炮在戰鬥中似乎沒有調往前線的結果。當然,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隊伍掌握的力量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範疇。
“我們打個賭怎樣?”近衛旅一名火器班的班長淩晨的時候完成了休息前的隱蔽作業後對另一名弓箭排的班笑道。最近以來的連續多次作戰火器發揮出了比弓手們似乎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讓所有的弓箭排戰士似乎心中都憋著一口氣。
“軍中禁賭,這個基本的道理你做了班長了還不了解?”
“我們退伍以後再落帳,這不就不算軍中賭博貝。我說這次我們北上出征,最遲重陽之前就可以拿下北京。舊曆春節之後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軍管或者複員而不是集中起來打仗了。南方的那些地方,根本不用像我們這樣的精銳出手就應該能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