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禦前戰隊(二)(1 / 2)

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這種重量不過一斤的超輕型火槍在發射槍口動能高達千焦爾左右彈丸帶來的後坐力,通常五支超輕型燧發槍並排起來形成重量大概在2。5公斤左右可以五連發的排槍。

每個士兵在身著二十千克左右的鎧甲衣物及幾公斤其他物資的情況下也能攜帶六支並排連接起來的燧發排槍。

在已經事先填裝好彈藥的情況下,整個取槍瞄準的過程並不比彎彈夾的換彈夾時間慢多少,再加上堪比半自動模式的射擊,在擁有必要瞄準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每分鍾四十發左右的戰鬥射速。如果是麵對敵騎衝鋒而無需多大精度開火的情況下,幾乎在不到二十秒的騎兵百步內的衝擊距離下就能夠把填裝在六排三十支槍管中的子彈全部發射出去。

利用填裝好的彈藥還有可以接連射擊的排槍向遠處的目標開火的時候,似乎使張海有種自己運用的並不是17世紀的滑膛武器,而是一種現代裝備的錯覺。

通過這種不惜成本的火器運用方式,這種臼銃思路的燧發排槍已經可以讓一個士兵具備南北戰爭後期水準的如同斯賓塞連發槍一般的火力了。這甚至讓張海產聲了另外的想法:今後,還有沒有發展後裝燧發槍的必要?又或者是後裝線膛燧發槍補充對峙射擊能力就可以了?

“在裝備這種火器的情況下,你覺得我們的戰士們在小規模戰鬥中至少可以對付幾個敵人?”張海向對軍務和部隊管理比較熟悉的劉洪濤問道

張海說的很清楚,是在小規模戰鬥中的一對多。在這種部隊預想的城鎮或複雜地區的戰場上是很有可能麵對的情況。

“從攻防裝具上來說是五個人,我們更短、彈管之間也更為匹配的槍械可以讓熟練的射手達到每分鍾五發的射速,而敵人的那些類似射程與精度鳥槍手兩分鍾內發射三發子彈已經是算是不錯的。在防具方麵,即便是這種相比板甲防彈能力有不足的優質板鏈甲,按照測試也可以抵消掉六分之五的箭彈傷害。敵人的大多數可以有效單兵移動的盾甲是當不住我們那種槍口動能很可能近千焦爾的黃金子彈的。這一來一回就是二十倍的單個戰鬥力差距,遇到小規模的戰鬥按照開方計也相當於四五個敵兵的戰鬥力。這還僅僅是從攻防裝具上來說的,雖然這些戰士戰鬥力拔尖並不是唯一的選拔標準,但我不相信成規模的敵兵有多少在作戰意誌和射擊的穩定性上能夠與我們的戰士相提並論。按照以往同明軍堪戰戰兵的大多數戰場統計,即便在小規模的戰鬥中我們的戰士應該至少能夠依靠攻防裝具優勢同十幾名敵人抗衡。如果不是單兵作戰而是哪怕分隊以上的戰鬥,那就至少是二三十倍的戰鬥力優勢。這還僅僅是按公平持續對射的情況估計,沒有計算那種把填裝好的排槍中三十發子彈接連不斷的射向敵人的情況。

“看看我們的近戰兵器吧!”張海來到東昌另一處街道上視察那些用同真實器材差不多重的類似鋼臂弩一般材質的彈簧鋼條和全金屬護具進行實戰對抗的戰士們。

為親衛精銳新製成的兵器大不同於之前的槍劍:“按照以往的戰鬥經驗,除非是對抗騎兵等多無甲或弱防護的目標。而實戰中我們遇到的近戰對手多以重甲的步兵為常見,這種情況下還是長度更長一些的長矛更為使用。為了彌補長矛在近戰中的不足才製成了這些大不尋常的套管式槍劍。”見身邊的幾名弟子似乎有些希奇於那些細長的全金屬兵器,張海解釋道。

用優質而少見的鋼臂弩級別彈簧鋼製成的新式長矛分為兩段:一段為一米半杆身直徑大概七毫米粗細的矛頭,安裝著長二十厘米長左右的三棱矛頭。另一段為壁厚大概兩毫米左右套住這七毫米粗細的鋼條直徑十一毫米左右長約一米五出頭的套管。鋼管和鋼條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可以形成一條長達3。2米左由,重量卻不到三斤的細長、堅固、富有彈性的長矛。而當全槍伸縮時則可縮小到大概1。7米長,同裝著長刺刀的重火繩槍差不多長度的短矛軍刺。

靈活的舞動起白臘杆的長槍往往需要很深的功底及力量基礎。而舞動起這全重不超過三斤全長卻可以達到三米多的套管式鋼製長矛對人的要求卻簡單的說。稍經訓練的人就可以舞動出讓敵人無所是從的槍花。而因為全槍的重量並不沉重,訓練有速的士兵們完全可以將其當作雙手劍來運用,攻擊距離甚至可以十分靈活的方式接近五米左右的超長矛進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