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部隊從東昌出發之前,東昌城內的守軍最大限度的做好了力所能急的隱蔽準備。包括從臨近的縣城秘密征調不少新募集的士兵入東昌內做換做治安軍的衣服樣式及兵裝。
而原有駐紮在東昌的十餘個治安軍步兵營則以這兩個月來秘密準備的紙甲木炮等偽裝器材使城外的敵人有可能的坐探認為主力部隊依然並沒有調動。
這些準備當然不是萬全的,如果遇到有心的人還是可以通過秘探的方式查探到城內的真實情況並做出分析報告。
張海唯一的期望就是這些準備可以讓隊伍出發的消息至少延遲十天以上被敵人知曉。這樣隊伍就可以在敵人的人力通信手段抵達京師之前展開進攻。如果運氣不好這一點做不到,隊伍隻能展開一路強攻,那麼隻要京師的敵人不望風而逃就好。退一萬步說,突襲殲敵的作戰目的即便最終無法達到,也不是過於惡劣的結果。隊伍多花一些時間追剿殘敵即可。
夏末秋初的北方依然是鄉野裏蚊蟲肆虐的季節,似乎是知曉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的蚊蟲們猶如南方鄉野裏的蚊蟲一般尋常的驅蟲藥物似乎也不是必然有效果。
好在罩袍和封閉式的防護並沒有造成太為嚴重的惡果。長途行軍帶來的大量汗水在板甲及外襯內部不斷蒸發吸收的熱量也使得身上沉重的負擔不那麼難以人。
張海身邊航空隊的小女孩們雖然沒有成人官兵們那樣的負重,但也主動的背負十幾斤的必要給養及自衛火器邁著比其他大人們更大也更快的步子前進著。
“你們都是我身邊的弟子,也還都是孩子。就算讓那些身強力壯體力有富餘的戰士們背著你們,也不會讓人笑話的。”見那些小女孩們以快步徒步跟隨著隊伍的時候,盡管知道孩子們的自尊心往往比成人顯得更為強烈,張海對那些小女孩勸道。
“師傅,我們並不算累!也實在不好意思讓那些本就負擔十分沉重的哥哥們再扛上我們走了。”身為航空第一大隊隊長的李千蘭似乎用十分順暢的語氣達到。
張海從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感覺到依舊充沛的精力的時候也不由的感到有些吃驚,原來兒童在長途行進中表現出的潛力不是同成人差不多,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還強於成人。現在的張海似乎有些相信那名在八九歲的年紀跟隨長征時期的紅四三過雪山草地的小女孩是靠自己的兩條腿做到的了。
就在張海等人兵分三路從東西兩翼晝伏夜出的進行艱苦的行軍,繞過部署在大名府及臨清一帶的明軍重兵集團的時候,天啟皇帝朱由效的心情相比之前好了許多,從江南和江北之前傳來的消息似乎都證明盡管經過去年的大敗,朝廷依然擁有對付這股強賊的實力。至少來說,這些賊人並不是像傳說中的那樣不可戰勝。
初秋時節的氣溫似乎也比往年涼爽不少,盛夏沒有像往年裏那樣延續到中秋。
舊曆八月初七,京師皇城內波光粼粼的湖麵上,天啟同自己所寵愛的那名叫做“高小姐”的太監乃至魏、客等人同在一條大船上遊蕩著。
天啟並不是自幼當作太子來培養的人,即位的年紀也比較早,因此如同尋常的少年一樣不太習慣於拘束的生活。
“這樣的大船上實在找不著感覺,你們跟隨朕一起去小船上吧。朕聽南方來的老木匠師傅們說,這種烏蓬小船才是江南普通百姓人家常用的水路工具。先在著皇城的湖麵上練船,等朝廷的大大軍若是光複了東南之後也能做這種小船去太湖西湖之類的地方遊玩了。真不知道當年的楊過造那麼大的龍舟有什麼意思。”
天啟這樣的話似乎是魏忠賢早就有所預料的,帝王這樣的萬金之軀親自劃小船去湖上怎麼也要在有足夠人證的情況下由帝王自己開口,自己將來需要做什麼的時候才好避嫌。
小船在湖麵中搖晃似乎給人以乘風破浪般勇士般的感覺,除了天啟的乳母客氏依舊在大船上外魏忠賢也被一起請到了小船上。小船上安裝了天啟在老師傅們的指導下新製作出來的舟輪,踩起來似乎比劃槳省力不少。
“聽說在北上的時候那股強人的船隊竟然能夠一晝夜之間行使二百裏,朕看八成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吧?也沒有什麼難度嗎?民間的船隻為什麼不能如此推廣普及?”
“這舟輪製作起來並不輕鬆,也就是諸如陛下這樣的天賦才能夠不過幾年學徒就能成才。民間的匠戶中真正有手藝的人並沒有多少。”魏忠賢並不算過於誇張的奉承道。天啟即便知道如此,也是感覺比較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