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軍力認知(1 / 2)

同以往的很多北方少數民族不同,受漢族影響更多的後金政權在長期的內部征戰中深知情報的重要性,而明朝邊軍至京師的動向,又是其情報的重點。這麼些年來並不算富裕的各部除了將有限的糧食資源用於各部脫產戰備,通貨的相當一部分用在了情報的身上。

明朝不斷從宣大乃至關外等地抽掉力量參加平定內部叛亂的消息早在天啟二年的時候就引起了奴爾哈赤等人的注意,但最初不過認為是同聞香教等一般的漢族民間教門而已,其地位還上升不到需要像聞香教那樣人聯絡的地步。

而從天啟二年秋開始至天啟三年秋山東的一係列戰事,這股關內勢力不但沒有像聞香教那樣在明朝局部力量的威勢下就被打壓下來,還不斷的發展壯大連克重鎮。天啟四年的時候不但占領了東南等地,還出師北伐與明軍大規模的主力鏖戰於中原。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新崛起的“新朝大軍”已經並非是一股流寇或教門那樣簡單了,而是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取代明朝問鼎中原的一股勢力。奴爾哈赤對這股勢力的態度也從最初的試圖爭取,逐步轉向視為一種威脅。

同很多北方少數民族一樣,奴爾哈赤鄙視漢人,認為他們是懦弱、狡詐、無德並唯利是圖的代表。在戰場上那些漢人的唯一用途也不過就是負責後勤而已,連與蒙古人甚至朝鮮人作戰的時候都往往畏縮不前,完全就是湊數。甚至就是在種地方麵,也往往偷奸耍滑,靠殖民遼東漢人收來的糧食往往還不如輪值的八旗餘丁。

但對於為了求生而被迫投靠的範文程,奴爾哈赤卻很欣賞。在他看來:範文程並不僅僅是個迂腐讀書的秀才,而且很善於口才及交往,在習武乃至上陣殺敵的勤奮與勇敢方麵完全不輸大部分滿人,是能文能武、文武雙全,讀萬卷書也能走萬裏路的典範。

當然,即便對於範文程與李永芳等需要籠絡的最先投靠的漢人典範,像八子那樣稱呼也是奴爾哈赤不習慣也做不到的。

“就你了解到的情況,這關內的張家新軍一夥,果真隻有萬餘人的軍隊?連流民往往也不裹脅?”

“去年那些人才開始編練了七萬左右的的隊伍,每五百人為一營,類似於宋時的指揮。但很少集中起來作戰,主要用於地方綏靖及守備。野戰的主力據明朝錦衣衛那邊的可靠情報頂多一萬有餘,不會超過兩萬人。”

“他手下都有幾員心腹戰將?”奴爾哈赤問道。以奴爾哈赤對軍事的理解:一個勢力能有多大本事往往在於有多少心腹的人。一個心腹的主將頂多可以控製和管理五百到七百人,使這些人成為精銳。大金八旗下真正堪以重任的核心力量,也不過數千人骨幹而已。如果一個漢人有範文程這樣的能力乃至足夠的時間和條件,並不是不可能帶出幾百人的敢戰精銳來。這一點在渾河之戰的時候奴爾哈赤就已經認識到並改變以往的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