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路上能夠擁有更多的見聞,張海等人一行沒有像突擊作戰時隱蔽行軍那樣晝伏夜出。而是選擇在天色暗下來的時候輪換休息,白天趕路。雖然四個人身上的負重不算輕,但因為身體素質遠遠好於常人也強於隊伍裏的一般戰士,天氣也不算炎熱,因此並沒有感到太多行走中的疲憊。
幾人一起的隊伍也不似軍隊行軍那樣有相對勻速的要求,可以隨意的走走歇歇以此近一步緩解了疲勞。
距離南京比較近的時候還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異樣,進入到句容縣境內的時候就時常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大概相對偏高一些的荒地丘陵上被夏天的雨水衝刷後裸露出來的土堆。
農閑季節裏不少在村外出來玩耍的孩子們,在砍柴的閑餘時間裏以不少圓柱型的規整木塊裝在身上背囊裏,時不時的拿出來相互瞄準對方追逐著,嘴裏還相互不斷的喊著“砰”“砰”等聲音。
“這是模擬我們預先填裝隨時可以射放的火器麼?”張壘不由的想起了七歲以前還是幼兒的時候在北方的童年。
身在北方諸如山西直隸等臨近邊患或多有馬賊的地方,男孩們的“軍事遊戲”也多以模擬騎兵戰鬥的“竹馬”為主。孩子們並不能深刻的認識到那些騎馬來的人不論是外虜還是馬賊多不是什麼善類,僅僅是擁有著十分原始和本能的尚武崇拜。
可惜自己的“青梅”在那裏像小門小戶恐怕就是見不到的。不過在入張宅之前,張壘隻有充當模擬的步卒被那些左手握著帶有馬頭的竹杆,右手拿著模擬馬上兵器一類的樹枝的大孩子們追打的份。
當張家新軍以那些入邊的北方蠻夷也不曾擁有的威勢橫掃運河兩岸及整個東南之地的時候,孩童們的遊戲也迅速從竹馬樹枝相互肉搏之類的冷兵器時代迅速進步的火器時代,甚至還是直接跳過“排隊槍斃”的前裝槍時代直接進步到類似民國至建國初期孩童的遊戲時代了。
這時候劉洪濤才忽然發現,不僅僅是男孩兒們在外麵玩,一些鄉間的女孩兒們也跟著哥哥弟弟們在外麵做起了遊戲。
同現代人販往往不關注兒童的性別不同,舊時女童是人販子關注的重點對象。不要說尋常大戶,就連張海也難說自己沒有參與過此類事兒。
如果就這麼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獨自放到外麵來被拐賣的風險是是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孩子們的大人如此放心,竟然敢讓那些並不見得比張海身邊那些小女孩大的孩子們到外麵來玩。
土丘與田野間孩子們見到張海等這些如同強人一般摸樣的人似乎也並不怎樣的害怕,當然並非同類的代際隔閡是不可避免的。在張海等人默默的注視了很久之後似乎孩子們才似乎有了些習慣的心理。
“我明明對正你了!你還不倒下?!”
“胡說!你根本沒有打準我,人家大軍的火器也根本不是這樣兒的!”
“耍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