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共妻之利(1 / 2)

親衛連隊的各連戰士在火器彈丸填裝方麵也是熟手,而且當發現自身擁有的火力完全能夠擊船敵船的防護並構成有效殺傷之後更是信心大增,追殲逃敵過程中幾乎是在沒有多少實戰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填裝彈丸。

隻有一半人力負責踩踏輪軸駕禦船隻前進的情況下,船隊雖然依然擁有相比敵船的優勢可速度上的優勢卻打了不少折扣。各隊開始逼近逃亡中的各股敵船的時候,整個戰場已經有集中起來的船隊散布到接近可視範圍內數裏距離之上了,距離旗號能夠有效聯絡組織的距離已經並沒有多遠。

不過十幾分鍾的時間裏,各班船支所擁有的一千二百餘支燧發排槍的六千根槍管雖然沒有被完全重新填充好,但也擁有了幾千發可以隨時展開射擊的彈丸。

為了避免分成小股四散而逃的敵船不會進一步的逃散,直到距離敵船的距離不到二十步以內,距離最遠的敵船也不超過五十步的時候各船的親衛連班長才命令戰士們用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展開射擊。

十二艘船的兵力還是太少了,分身乏術的情況下還是沒有能夠將早就做好撤退準備的敵船一網打盡。但短時間內精確而猛烈的火力卻還是迫使超過一半逃亡中的敵船最終因為人員傷亡過多或不敢立起身操作帆槳而被戰士們一一將艙內的成員殺傷殆盡。

為了盡可能的殺傷更多的敵人,張海劉洪濤等一行人駕禦的小船也並沒有配備鐐船。因此張海還是在戰鬥逐漸平息之後謹慎的以旗幟招領各船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集結起來。並且讓包括旗船在內的所有小船一支保持快速的移動,不給可能的“水鬼”乃至“水雷”造成隊伍意外風險的機會。

這種隨時隨地的在戰鬥前戰在對手的角度上設想各種可能的對抗性推演還是讓張海等親衛部隊的船隊避開了可能的危險。之前戰鬥中以旗號進行的指揮還是讓殘敵船群大致判斷出指揮這隻精銳部隊的極有可能是新軍中的重要人物,並下了不少的本錢在撤退的時候展開了各種伏擊布置。

從各種在小船後麵不遠的地方炸開的水雷到時不時露出水麵或包抄而來的水鬼還是給張海等一行人帶來很大的麻煩。利用早已填裝好的彈藥接連發射的燧發排槍的火力雖然猛烈,但卻往往難以有效威脅那些水下很淺距離上的潛水者。超過音速的彈丸往往在入水的一瞬間就被強大的壓力擠扁或擠碎。

張海等人所在的小船除了利用超過尋常人遊泳的速度進行規避外,張海與劉洪濤兩人還站在船艙外利用弓箭射向六十步內露出水麵的敵人,很快就突破了“水鬼”們的包圍。

湖麵上的激烈戰鬥發生在距離岸邊至少十裏以上的太湖深處,在這樣的距離上即便是一些銃炮和爆炸的聲音也極乎細微了。而在以槍銃為主透過船板主要殺傷人員的戰鬥中也沒有多少船支起火燃燒。因此並沒有迅速的驚動太湖四周負責在白天警備放哨的新軍治安部隊。

不過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張海等人所率領的船隊還是決定暫時使入太湖深處,以並不算多麼快的航速在入夜之後再登陸。

秋末初冬的江南少有的迎來了晴朗的夜晚,這也讓張海等人在夜晚於岸邊登陸的顧慮少了很多,至少不再會迷失方向了。

“我們接下來要去蘇州麼?”宋子悅在船頭問道。

蘇州和南京是聚集軍需工匠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現有的新朝政權統治力最強的地方。很多的信息僅僅通過掌管工匠營的弟子們及戰士們的渠道就能有大致的了解,也多少是體製內的密報製度所涉及的地方。

“蘇州城內不是我們這種秘密的微服出巡所需要去的地方,我們去城外的吳縣看看去吧。。”張海對隨行的人說道。同影視中帝王微服於鬧市的情況大有不同,擁有城牆的城池特別是像蘇州這樣的一線大城相比兩宋時代的情況已經是頗有王法的地方。如果出現危險,絕大部分江湖中人難以坦然的離去。顯然不是要對各種意外能夠做出有效應變的張海等人在秘密微服出巡的時候所要了解的地方。

天啟四年或新朝二年秋末太湖水麵上這場激烈的戰鬥擁有絕對裝備物質優勢的親衛連隊以僅有一人被鑽入射空的鳥槍彈丸打傷為代價斃傷太湖上的殘敵超過千人以上。因為畢竟兵力有所不足,包括南居益等近半數的殘敵還是通過裝死或者潛入水中等種種辦法逃出了親衛連戰士們的火力打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