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敵以騎兵試探性的進攻被令人不可思異火力粉碎了,不過見到張海等人的隊伍多是步兵且人數居於劣勢。張海等人在徐州遇到的這夥強敵似乎並沒有放棄冒險一搏的打算,隻是放棄了之前以騎兵大隊為視線遮蔽發起步兵突擊的打算,而是將包括近衛團在內的四個團的炮火集中起來對張海等人的隊伍展開轟擊。
“對方的步兵顯然有些古怪的火力!我們應該以炮火迫使他們來進攻!”一名年紀似乎比張海年長不少的青年傳令道。
來到徐州的隊伍規模多達上萬人,但基本由中央及前後左右四個模仿16世紀後期的西班牙步兵團組成。每個步兵團由三個一千人左右營級單位的大隊構成。整個上萬人的隊伍集中在方圓不到一裏的範圍內,看起來比張海等人所占的場地還要略小些。
炮兵大多為模仿17世紀歐洲比較流行的鑄鐵輕炮,規格同張海等人所配備的迷你版本12磅青銅炮差不多,不過內涵就差遠了。按照此時代比較流行的歐洲思想:為了防止火炮炸膛的意外,裝藥量及彈重都被嚴格限製,四百斤250千克左右的身管發射的不過是初速二百米左右最大射程五六裏的四磅炮,相比拿戰時代的歐洲輕炮也有不小的初速差別。同張海以青銅的優勢並最大限度開發身管潛力製造出的青銅炮相比,炮口動能不過十二分之一左右。
在火炮配置的數量上:徐州勁敵共計給每個步兵團配備了十二門左右的加強炮兵連,還有一個獨立的加強炮兵連,一萬數千人的隊伍共擁有六十門左右的野戰火炮。實際上早已超越了16世紀西班牙的火力水平。
這些輕炮機動起來也並不算難,很快就利用騎兵的優勢將火炮隱蔽的集中到了張海等人隊伍的側翼不到一裏大約四百米左右的位置上。
當剩餘的一千數百名披甲輕騎兵及槍騎兵退歸本隊後,這些集中起來的炮火就對張海等人的隊伍展開了猛烈的射擊。
在與張家新軍交戰之前炮兵們特意被叮囑了要適當加強裝藥量,不過鐵炮如果出現問題不會有青銅炮那樣的鼓包所以炮手們並不敢做的太過。
不到一裏兩秒種的炮彈飛行時間內也算是這種17世紀水準西方輕炮的極限了,然而即便是兩秒左右的炮彈飛行時間彈道落高也往往有二十餘米的距離,再加上此時代的西方並沒有完善的炮兵彈道學及地平誤差,精熟的徐州炮兵在這個距離上的命中率麵對站立的隊列目標也僅有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也足以在一輪炮擊中命中六發炮彈以上,如果打的是地主民團或明軍那種目標一輪射擊就能造成對方數十人傷亡。而如果是在近距離有把握命中的距離上開火,往往一輪齊射就能把逼近到一二百米內的數千敵軍打的崩潰或者迫使上萬人停下腳步。
然而按照操典的試射卻給了張家新軍以機會。
“這真的是張家新軍的精銳主力麼?怎麼又這樣毫無操接的臥倒在地了?要不要命令騎兵再次展開衝擊?我們再以四個連的槍騎兵進行衝擊。同時集中起來的炮兵火力逼近到更近的地方展開側射,不能擊垮對手也能將其隊伍重創!”徐州近衛團團長似乎十分有把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