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經過奧巴為首的蒙古八旗及數量眾多的民夫在專人的指點下一個多月的準備,對京師北城的進攻似乎已經水道渠成了。不但投石機、樓車、雲梯車等傳統攻城器材準備了不少。北城牆附近的兩個土坡也已接近完成。
八旗主力與遼東聯軍趕到後,沒有過多的猶豫,迅速的抽選了各五百人左右的披甲精銳及一千名精選出的火器手和弓箭手,在幾千精銳的直接掩護下幾百名善於披甲肉搏的先鋒迅速抬著大盾沿著土坡展開了對城頭的攻擊。
城內也有不少的輕型投石機發射的石塊拋了下來。但是對自身的戰力頗有自信的八旗與遼東精銳們以鬆散的隊形身披重甲手持鐵盾,後手拿著利於近戰的短兵衝了上來。
這些人很多都不是第一次參加攻堅作戰了,當成群的石塊兒飛來的時候已經知道該如何躲避。而對麵射來的箭彈,即便是一些合格的鳥槍與合格的弓手射出來的箭彈,也無法在射穿鐵盾的情況下再擊破後金戰兵身上的兩層鐵甲外加一層內趁。
重型投槍在衝到土坡的半腰上的時候就不斷的被扔到城頭之上,加上無數如同張家新軍類似的清式長弓拋射出來的有力而準確的重箭,整個將要攻擊的城頭地段即便是披甲持盾的人也隻能十分被動的龜縮於城角,而且即便如此也有可能受傷。
沒有戰場上常見的喊殺聲,披甲持盾的後金戰兵就已經以一種堅不可摧的態勢逼近了城頭。
“點了沒有?”負責指揮的陳勇雖然有所準備可看到這樣的情況還是有些焦急。
“點了!我們的引信不止一個,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按時間肯定萬無一失!”
就在這時候,已經通過土工作業埋在了敵人在北城土堆下的各萬餘斤黑火藥已經按照在加固了鐵板的情況下堆埋了起來。
張海本來並不十分精通爆破技術,對定向爆破也不十分了解,但是張家新軍起家這三年來進行的類似研究和試驗可不再少數。
五千克左右的優質黑火藥在埋放合適的情況下可以製成拋石雷,把近一立方的石塊拋射到最大百米左右散布範圍。
一萬斤大概六噸左右的黑火藥,遠不能把這數千土方量的土堆炸那麼遠,但是炸塌卻足夠了。
為了不讓這些火藥炸塌城牆,火藥沒有如同拋石類那樣埋放在城根的地方。而是埋放在距離城根有一定距離的底部。
伴隨著城牆下騰起的遠遠比京市城頭城門樓還要高的黑雲,巨大的爆炸聲傳遍了方圓幾裏的範圍,就連京市宮城附近的地方都能清晰的聽到。兩處數千方上萬噸的土堆伴隨著幾十名登城的敵軍先鋒被炸到了幾十米高的天空之中。不少的屍體和數以噸計的泥土散落在城頭之上。幸運好臨近城頭的不少地方搭起的磚石堡壘才使得沒有人被天上掉下的人員和土石雜傷。
給敵軍精銳造成上近二百傷亡,五十多人當場死亡的巨大爆炸對於城頭上負責監視的守軍來說也不是零成本或無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