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後金堅甲(1 / 2)

第182章後金堅甲

天啟四年或新朝二年秋季主力部隊南返的時候給陳勇配備了五十件親衛連才有配備的精鋼製成的五管燧發排槍,還有一百件普通近衛部隊及新兵開始裝備的四管燧發排槍。

這些排槍普遍使用十毫米直徑的十克左右黃金彈丸,槍口動能在近一步壓縮槍械壽命的情況下達到上千焦爾。

不過,首先對那些全身披掛的後金俘虜們展開射擊的卻是明軍當中挑選出的少量比較堪用的十三毫米口徑鳥槍。因為口徑略大,使用鉛彈的情況下彈重也有三錢左右。

一名經驗豐富曾在主力旅部隊服役過的副連長攜帶著早已填裝好彈藥並壓實的幾支鳥槍逼近到距離其中一名俘虜大概十五米遠的地方先是瞄準那名俘虜的右胸開火,接著用第二支裝要彈藥的鳥槍對那名俘虜的腹部開火,接著用第三支鳥槍準確瞄準那名俘虜的大腿處開火。

三發鳥槍彈丸在極近的距離上命中了那名身材並不算高大被鎖著的後金士兵。

結果在查驗的時候發現這幾發鳥槍槍彈竟然沒有一發擊破那厚實的雙層鎧甲。當這個俘虜的鎧甲乃至內襯被士兵們完全扒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隻有命中右胸的那發彈丸因為身體上的緩衝小而砸起了一個小腫包,可根本沒有見血,也沒有發現骨折的情況。

這個結果讓不少的戰士都為之憂慮。雖然材質不怎麼樣樣,但是依靠足夠長的槍管和槍重。優質的三錢彈丸鳥錢在槍口動能方麵同燧發排槍的小口徑槍管其實差距不大。使用鉛彈在十步左右的距離上都難以對後金主力戰兵構成威脅的話,那麼燧發排槍的有效射程也不容樂觀。

打靶實驗讓不少被鐵鏈鎖起來的後金俘虜都恐懼不已,不過此時依然隻有少數幾個性格比較硬朗的似乎在叫罵著什麼。這些人被做為了接下來的重要實驗對象。

十毫米口徑燧發排槍發射的黃金子彈在十步左右的距離上終於打穿了那些後金俘虜身上的厚重防護,不論是精製的親衛連武器還是準備配備給普通部隊中的燧發排槍均是如此。終於在那些俘虜身上右胸彈洞中有鮮血滲出。毫無疑問,即便在近距離,黃金子彈的穿甲能力也明顯比鉛彈強了不少。

不過在用這些彈丸近距離的射擊腹部、大腿等有比較柔軟的肉體做緩衝的部分的時候,依然還是隻能透過鎧甲打出小小的血包。根本做不到彈丸入肉。

又用填裝好彈丸的兩種燧發排槍在其他幾名俘虜的身上按照標準裝藥做了射擊測試,結果令人震驚:新軍主力部隊開始裝備的燧發排槍竟然不能有效對後金主力戰兵的防護在五十米外造成哪怕臨時性減員的威脅,除非打中頭部等特殊部位。

後金戰兵們的箭術及肉搏能力身為各連營軍事主官的一些人也都領教過,沒想到在防護上這些敵兵也如此的強悍。不論在進攻還是防護能力上,幾乎完全不遜色於張家新軍主力旅的步兵了,甚至可以說還有所超出。

“也就是因為炮兵實力的相對不足,外加對於弱目標的殺傷輸出不夠,才顯得在同遼東等地明軍交戰的時候或許沒有張海等人的主力部隊那樣強的威勢吧”

“測試結果一定要以妥當的方式送出去!”陳勇焦急的說道。

京師雖然算是全國數的上的大城,周長足有八十裏。要在城外五裏外紮營包圍圈勢必更大。可是對於擁有足夠的騎兵也不像青州之戰時戰鬥力相比守軍落後的情況下,城外的包圍網十分嚴密。不要說是負責突圍的人,就是尋常的信鴿也不一定能突圍出去。而且信鴿的問題在於容易被人利用或是泄密。

出城的手段就隻能有兩種了,一是選擇可靠的人乘熱氣球在夜間起飛,沿風向自然飛行的情況下逃出京師的包圍圈。還有一種事先準備好的方法就是類似於青州之時那樣的“炮彈傳信了”

為了更為可靠的把消息傳遞出去,兩種手段幾乎是同時運用以免意外。

城外規模龐大的敵人所擁有的騎兵足以在廣闊的範圍內警戒十五裏範圍內的動向。加上敵軍大營距離城池本身的距離,要是得傳信的炮彈相對安全且不容易被發現那至少得有三十裏射程的大炮。而且這炮的拋射誤差還不能太大,隻有落點誤差在半裏的範圍內負責搜索的潛伏情報組才有可能在淩晨的暗夜裏以拉網搜索的方式以最短的時間找到從城中拋射出來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