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雨夜火力(1 / 2)

第四旅方型步兵陣地四角處的炮兵陣地實際上是由集中起來的兩個劈山炮連組成的直線邊長約二十五米蜿蜒曲折的塹壕,隻不過在胸牆上加了被覆,構成了如同簡單棱堡一樣的方型炮兵陣地。炮兵陣地也似乎是步兵那樣蜿蜒曲折的塹壕,不過深度要更寬,被覆乃至整個射口的位置也要更高。

整個七十公斤的劈山炮炮身在擁有足夠重量,後坐動量也不比82迫發射重彈的時候大多少,而且在累計發射次數上沒有太高要求的情況下戰士們在訓練演習模擬對抗中得來的經驗是把著身管隻有一米多的炮像步槍一樣架起來瞄準敵方,沿固定重錘水平尺略靠大一些的角度瞄向敵方,可以伸縮並以插銷固定長短的簡單炮架直接頂在塹壕的後辟上發射以承受後坐力。整個火炮因此還能具備極強的機動性。

漆黑的雨夜中雖然聽到不少人的說話聲,但炮壘戰壕和工事內的戰士們卻一時還難以確定敵群的大致分布狀況。甚至並不清楚這一次降臨的敵襲會有多大的規模,敵人的精悍程度又如何。是幾千精銳的決死突擊還是幾萬平庸之地的圍攻,又或者隻是小股敵人的騷擾與疲兵之計,就像幾天前隊伍所經常遇到的那樣?

“各連注意!炮連的九班炮組準備以硫磺進行進行空彈發射!”負責第四旅炮兵各指揮足的營連軍官們依照事先的推演和演習的預案乃至隊伍上的準備下達命令到。

空彈裝藥並不是真的沒有炮彈,而是以十幾斤從敵人那裏繳獲的最劣質黑火藥發射比口徑略小的木質猛火油炮彈。這些烈質火藥的木炭與硫磺比例很高,硝的比例卻不高。整個七十公斤的火炮沿著被覆工事的射縫向外發射的時候如同黑夜之中噴吐出去的巨大火舌,火舌在把非鐵質的炮彈以很低的初速拋射到幾十米外的時候又似乎發生了巨大的爆炸性燃燒。這種“噴筒”的實戰效能其實並不高。但是卻在短短的瞬間,於漆黑的雨夜將工事外麵數十米內的景物都照亮了。

兩個連的各一門炮組發射“照明炮彈”雖然隻是選擇了人聲比較嘈雜的地方開火,卻讓陣地上從各處的步兵乃至各炮的炮壘明白了敵人大致所在的位置及陣地麵臨的實際情況:整個以戰壕及被覆為核心覆蓋著的陣地上幾乎到處都是敵人,炮壘及其蜿蜒曲折的塹壕其實已經被敵人的人海所“淹沒”了。隻是敵人似乎還不明白新軍主力部隊著完全不同於傳統古代軍隊格局的大營其實就在腳下。

如同大號噴筒一般的照明炮彈讓不少地方的敵群一覽無餘後隨著而來的就是早已填裝好彈藥的被覆工事內的炮壘戰士以最快的速度調節好炮口的方向,向敵群最密集的地方展開了自由射擊。

八十八門七十公斤身管的劈山炮以及十二門二百五十公斤身管的九斤彈加農炮在第一時間就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把三萬八千多粒十五毫米直徑左右的鉛彈成百上前的沿著不同的角度噴射出去。

應該說進攻的敵人並不是烏合之眾,也了解新軍火器的威力。因此在進攻中選擇了兵力密度並不是很大,平均起來方圓一丈左右才有一個士兵,這已經是兵書上兵力密度鬆散的極限了,但縱深卻很綿長的隊形。這樣也能夠依靠人力上的優勢來在黑暗的白沙鎮附近的原野上找到新軍主力部隊的所在。不過這樣鬆散隊形在橫著看來卻似乎與密集隊型區別無異。上百門火炮的開火還是在第一時間就讓陣地附近大約千餘左右的敵人中彈倒地。火炮開火的火光照耀下,塹壕裏早已做好戰鬥準備的戰士們也開始向在光芒照耀輝映之下的敵群展開了射擊。

燧發排槍清脆的槍聲一時間在黑暗的雨夜裏如同海潮,也如同聲音放大了的雨聲一般綿密的響了起來。四個步兵營十二個步兵連兩千左右的步槍兵以四管燧發排槍打出了八千多發子彈。這些子彈可不像之前的霰彈那樣有局限的開火,而是在炮口火光的輝映引導之下向四周的敵人開火,還有一些是新戰士在惶恐之中向敵人的大致方向開火。

這些子彈雖然因為雨夜乃至敵軍隊形的分散沒有白天同大股敵人交戰時的那種命中率,不過平直的彈道和較高的子彈初速還是讓彈丸隻要不偏離地平方向太遠,不是打中五十米處的敵人,就是打中六十米處或更遠距離上的一些敵人。包括重複殺傷算在內,也四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