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出海追敵(四)(1 / 2)

負責輪值踩槳的戰士們在努力的蹬著船上的踏板帶動著螺旋槳推進船隻在大海上前進的時候,海上太陽偏北方向在海浪之間時隱時現的島嶼時不時的牽動著戰士們的心。

那島嶼就是北麵陸地的證明,盡管擺脫了珠江口附近海盜們的追兵,王光還是沒有勇氣圖省時偏離海岸線太遠。雖然航海技術的欠缺使的沿著海岸線的航行往往要走不少冤枉路。

“夜晚的時候我們靠岸麼?在陸地上,那些烏合之眾來幾萬我們也不怕。”臨時支隊一連長向王光問道。

太小的船隻選擇錨地也很困難,而如果船隻停留在海上王光等人始終也不放心。此時的王光想到很多,心中逐漸大膽起來:“敵人的船隻在晚上也沒有靠岸停航的說法,我們在晚上繼續前進!同時,檢查下食水,隻留下一天所需的。其他的要確保密封好。還有:負責壓製中彈彈孔的戰士們盡量以輔助的木料和鐵釘把那些可能的漏洞堵牢固,防止發生意外。”

王光想到了隊伍出發前從南京那裏獲得的海圖,還有了解到的有關半島諸國的一些事情。船隊所攜帶的給養雖然無法維持萬裏遠航,但上千公裏的航行還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遇到迷航或者意外,不論是向西航行還是向北航行都能夠抵達陸地。

“大海的那一邊過了瓊州據說聽說叫做安南國?”一名連長向王光問道。

王光乃至第四旅的營及營以上幹部當然在南京揚州一帶的學習和培訓中從張海那裏了解到不少這一帶可能的情況。

“二百年前曾經是中國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來他們自稱黎朝。黎朝北方由鄭氏一族控製,南方由阮氏一族控製。”

“那這鄭家和阮家誰的實力強?人口和兵力大致規模如何,聖上哪裏可有大致的消息?”水上支隊第一連連長又問道。

張海其實對於這些僅僅隻有十分模糊的印象,王光從張海那裏得到通過各方麵大致了解到的消息也沒有準數。

“鄭氏控製區內大概人口二百萬左右,阮氏內控製人口大概百萬左右。雙方的國力之比大概為二比一,不過在狹長國土下的進攻就傳統軍隊那些能力總是進攻方吃虧一些。如果雙方發生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黎朝鄭氏兵製仿效明時早期大概成祖太祖時代。以衛所為核心的戰鬥依托,一衛即為一營。內地我們遇到的那些明軍大多已經不靠衛所軍作戰而是依靠軍鎮體係下的省鎮營兵,而安南軍隊還是依靠衛所體係下的軍隊作戰。他們大概五人為伍,五伍為隊,十五隊大概不到四百人為一所,六所為一衛。鄭家全境為十衛,千戶所二,有時也成十營。這些力量大概相當於明軍省鎮營兵體製下的正兵營,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隊伍。現在的稱呼可能有變,比如他們稱所為衛,衛為軍。作戰的時候,黎朝軍隊還會動員各鄉民兵鄉勇大概能夠湊出數千到萬人不等的鎮,這也是過去安南一帶同我中華衝突時動不動‘數萬’大軍的所謂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