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衛部隊到親衛連為了對付滿州軍堅固的雙甲戰兵除了采用黃金子彈以外還采用了新的裝藥標準,槍口動能普遍超過一千一百焦爾,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上也可以在十毫米左右的直徑內集中六七百焦爾的能量加上不鉛略硬一些的彈丸威脅那些雙甲目標。
如果不是針對那種披堅執銳的步兵戰兵,而是針對精銳偵騎也做不到雙鐵甲的騎兵,“有效射”就可以放到比百步更遠一些的距離上了。
大概在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的時候,近衛部隊累計五個營群的兩千五百名核心步兵就開始按照旗幟和和號令展開了向敵群的猛烈火力,在短短不到十秒的時間內就利用已經填裝好彈藥的兩千五百支四燧發排槍展開了四輪齊射,在八十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作戰距離上以一萬發左右子彈就把五千多名敵騎打落馬下,接近三千名來襲的敵軍傷亡。
很短的時間內超過一成,逼近兩成的傷亡一下就遏止了那看似氣勢洶洶的近兩萬人的騎兵集團。
不到兩成傷亡並沒有讓來襲的遼東軍各營士氣瓦解:對麵這麼單薄的隊形就展開了這麼猛烈的火力,怕是輜重就攜帶火銃也已經全都打完了吧?這似乎是一個無需別人提醒不言而喻的常識。
當規模龐大的敵騎兵逼近到六七十步的距離上,不斷的向戰士們開始放箭的時候,猛烈的第二輪燧發排槍火力在不需要口令和旗號的情況下以更快的速度展開了射擊。不像勢均力敵的隊列火力戰,無需承擔太多實戰風險的情況下超過七千發彈丸命中了敵群。優良的射擊姿勢要求及射擊教範使得以兩米左右的士兵間隔展開火力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彈丸重複命中同一目標。六千匹馬被滾燙的黃金子彈打倒在地,摔傷和槍彈傷一下造成了四千餘名敵人傷亡損失。
在還沒有逼近到己方隊伍有效射程的情況下累計接近四成的傷亡讓並不算古代最強戰兵也達不到近代軍隊標準的所謂“兩萬遼東精騎”大部分營頭在瞬間就崩潰了。不論是人員還是馬匹,都意識到前麵那段距離是不可逾越的絞肉機與屠宰場。
惟有靠西麵的右翼因為各營隊展開了綿長的縱隊,又是進攻的重點,因此還沒有被徹底崩掉。前麵不少人在火力下傷亡或潰逃後這個最強的戰兵騎營後麵的隊伍依然在向前展開進攻。
而就在這時,遼東敵騎兵集團重點進攻的獨立近衛營所配屬的六門銅鼎炮展開了猛烈的火力,大概二百米範圍內接連不斷開火的銅鼎炮把一萬三千餘發五六兩重的鉛彈或鐵彈日雨一般的拋射出來。
如同飛蝗一般的彈丸落在進攻之敵上百米的縱深範圍內,人馬在那威力看似不算打卻可以輕易如鐵錘一般重創人內髒的彈丸麵前接連不斷的倒下,一千四百多匹馬及近千名馬上的敵兵不是被摔傷就是被雜傷,從潰兵中不斷集中到右翼後隊準備展開進攻的敵人讓敵軍右翼力量有所加強,不過即便如此那些喪失了勇氣的敵軍人馬麵對戰場上成片倒下的人馬死屍也在不敢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