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三守青州(一)(1 / 2)

新朝二年時的明庭還能給數量並不算多的新軍主力部隊以壓力,使隊伍不得不進行戰術收縮憑借堅城進行抵抗。至少為了穩妥起見是如此。而到了新朝三年的時候,殘明政權的軍事潛力早已早之前諸多大規模的殲滅戰中消耗殆盡,回光反照聚集起來的力量遇到為擴充的新軍主力部隊不但由湖廣方向上的水路主攻宣告瓦解,廣東福建等地的殘餘根據地也被快速南下的隊伍所攻占。從春末至盛夏的兩個月裏原本隻拘泥於南直隸浙江兩省加上北方一些點線的新朝勢力接連攻戰了廣東,福建,江西,全省,廣西的半部,安徽的大半。雖然冬季在北方占領的不少地方在後金與遼東聯軍的威懾下失陷了,但整個新朝的統治地域卻抵達了漢人為絕對主體的整個南方。

在整個海南的版圖,這些地方加在一起不過是類似南宋亡國末年那種處於弱勢的格局而已,似乎連宋金時期平衡局麵也沒有。不過此時孤懸於北方由新朝控製的京師與青州兩個要點卻宣告著南方雙方的力量對比決非類似雙方版圖那樣的局麵,不過是因為新朝的政策在民間引起了激烈的抵抗,使得新朝政權不得不在控製基層方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已。而新軍主力部隊則暫時被用於對殘明勢力的反撲沒有全力北上。

就算是在夏季的大戰之前,新朝政權隻有類似後世太平天國般版圖的時候,奴爾哈赤及孫承宗等人在對北京的圍攻中也初步的領教了這新朝勢力決非一般意義上的對手。

不過,京師和青州這兩個位於北方的釘子還是讓不少人覺得刺眼。滿桂趙率教等人率領的三萬遼東軍主力在襄陽大敗而歸,以絕對優勢兵力的騎兵對步兵竟然隻有不到一萬人最終撤退回來的消息令人震驚,不過這更加劇了後金與遼東聯軍拔除北方兩顆釘子的決心。

春季京師城下從後金到遼東軍慘重的教訓讓不少人都明白在短時間內拿下京師根本不可行。於是後金與遼東聯軍的進攻重點又放在了曾經兩次讓北方明軍大傷元氣的青州城下。

早在新朝三年以前隊伍還在冬季征討的時候,不願意再讓父母承擔在敵後獨當一麵風險的張海就讓張萬勇以及張林等人帶著主力部隊從青州城撤了出來。

青州做為新軍十分重要的起家之地,也是建國之地的地位決定了它雖然不是什麼必守的地方也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在當時的張萬勇及第四旅撤出青州城後。王瑞指揮的當時治安軍約十個營及留在青州的工匠組成了萬餘人的隊伍負責青州城的防禦。

小如縣城一般的城池並不好守,因為很容易矢石從各個方向上交加,城高和能夠容納的兵力也往往不足。大如兩京一樣的擁有幾十裏城牆的大城往往缺乏守城的足夠兵力,守城器具也有不夠部署的顧慮。不少府城規模的堅城卻是卻是在傳統的認知中毫不遜色於大城的難以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