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三守青州(四)(1 / 2)

為了讓火藥的能量盡可能的作用於破片,整個拋石機發射的四百公斤重彈是顆粒化的黑火藥加上引信與平均厚度在一厘米左右的鉛製外殼,整個外殼被深溝劃分為四千多個預製破片。以二百多公斤黑火藥引爆大概類似重量左右的預製鉛殼。黑火藥的爆速在發射五十克左右的預質破片的時候爆速不及普通現代炸藥破片爆速的十分之一,不過即便如此也能賦予五十克左右的鉛塊大概一百五十米每秒以上的最低初速及五六百焦爾以上的能量。這些破片無法保證殺傷後金那類雙鐵甲目標。但對於青州守軍所見過的大多數明軍鎧甲來說卻足以保證在有效射程上完成殺傷了。

而為了對付一些重防護的目標,投石機的拋射能力就有所不足了。更多采用埋射在地下的銅鼎炮在固定的方向上發射拋石雷霰彈的辦法發射超過四千枚左右的一斤左右的石彈。

部署在青州城西的十五架能夠有效發射的重型投石機及三十部拋石雷霰彈同樣在短短的瞬間內發射了二十餘萬個大小石彈或鉛片散布到整個城西自城頭到城外百米左右的縱深之外。

上萬名正在攻城的敵人在如雨一般的鉛石下瞬間就遭受到了近半的傷亡,四五千人被著猛烈的打擊所殺傷。

這些石彈和鉛片構成的暴風驟雨同樣也給城頭上抵抗的新軍戰士及青壯帶來了三四百人的誤傷,不過這已經不能改變整個戰局的扭轉了。

並非人人都是精銳強軍的敵人,在猛烈的打擊下徹底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重新完成了臼銃填裝的守城戰士們紛紛從城內側的通道對城上及城頭下的殘敵展開反攻。

雖然每人不到十支輕臼銃構成的火力遠遠無法同新軍主力部隊的每人多部燧發排槍構成的火力相提並論,更沒有全身板甲以構成有效的防護,但對於在猛烈的殺傷之後士氣處於穀底的敵人卻構成了絕對的優勢,沒有花費多大代價就以上萬枚彈丸殺傷了上千敵人重新把退到城下的敵人趕到了五十步外的壕溝內。

這一輪交戰雖然成功的守住了殘破的青州西城,不過不論是王瑞等人還是下麵的官兵都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再也沒有前兩次張海乃至張林坐鎮青州城麵對數量眾多敵軍時的自信。

僅僅一天時間的慘烈交戰就讓整個青州城的戰士及城內的青壯付出了兩千餘人的傷亡,這種傷亡強度似是在新朝元年時的春節前後也都是不曾有過的。

在雙方都初步掌握了適應於火藥時代的城戰戰術的情況下,攻城和守城成為了一種物力的比拚。掌握了大半個南方的新朝政權在物力上已經在整個東亞居於優勢,但具體到青州麵對掌握了整個北方外加西南的後金與殘明聯合勢力,就另當別論了。

蒙八旗乃至隨行的滿州八旗在作戰中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不過青州城西的攻防戰卻讓這些關外來的精兵強將們大開眼界。

就是不少當年經常同遼東軍打交道也見識過不少火器的底層滿蒙士兵也沒有想到充足精良的物力之下黑火藥能夠發揮出如此的聲勢與威力。

“我們剩餘的彈石和火藥還可以展開幾輪這樣的攻擊?”奧巴通過翻譯向袁崇煥王在晉等人問道。

不過此時的王在晉卻隻能是有些憂愁的搖頭道:“掩護掘壕的人乃至發起這論驚天動地般的彈石攻擊就消耗了大部分備用的火藥和彈丸了。這些是整個春天的大部分準備。再要展開一次剛才那樣的進攻,恐怕最快也要到兩個月以後了。”

持續幾個月的攻城戰在這時代已經不算短了,可也不算怎樣漫長,奧巴對此不以為意,宣大等地出身的尤世兄弟卻開始打了退堂鼓。當這輪猛烈的對青州城頭的進攻失敗之後尤世威就告戒手下的幾個參將隨時做和西麵山後的警戒並隨時準備讓官兵們上馬撤退。不能將青州城一股而下,就意味著隨時可能麵對揚州方向的新軍主力部隊自水路的增援。

自從新軍主力南下江南有了充足的財力也有了相對充裕的富餘人力人才之後,隊伍就已經不是再像過去那樣在一片漆黑中作戰。敵軍開始在青州城西三裏外紮營的時候負責聯絡的潛伏中的戰士就已經將消息南遞了。進攻青州的敵軍因為前兩次的教訓也沒有分兵對十幾裏的青州城展開多麵圍攻。依靠暗夜,青州城同江南之地的通信聯絡也就沒有大致中斷。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