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開遼東作戰之前,作戰會議上張海乃至各級旅級軍事主官向戰士們強調最多的就是“行動的迅速”還有“搶時間”這種主動性的進攻作戰,惟快才能不破。拖的時間越久,各種問題乃至敵人不可預料的應變就越大。
如果說在傳統的冷兵器半冷兵器軍事條件下不顧及部隊體力乃至行軍中的必要要求,強行的展開這類行動很可能給部隊帶來極大的危險。那麼在新軍主力部隊已經變的完全不同的作戰方式下,這種快速戰役帶來的風險與問題就會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尤其即便是滿州的敵人同新軍主力部隊同樣存在各種代差的情況下。
戰役開始後,從遼東半島到耀州與海州雖然敵軍的抵抗帶來的傷亡並不大,但是滿州之敵同關內的對手完全不同的作戰準備與布局規劃能力,還是給隊伍帶來一定的緊迫感。
海州城被攻破使隊伍俘虜了四五千名敵人留下的幼兒,怎麼對待這些俘虜卻讓戰士們麵臨難題。
兒童的新陳代謝能力強,散熱及運動能力也強,七八歲的小女孩跟著軍隊展開強行軍也不見得會掉隊,就像另一位麵後世紅四方麵軍長征時女童戰士也能跟著隊伍三過雪山草地一樣。不過在海州城裏這些被俘虜的孩子們明顯年紀太小了,兒童都算不上,隻能算是幼兒。即便沒有負重,能不能跟上隊伍的強行軍就連劉洪濤等人也有些疑問。
“這些孩子中年紀太小走不了的我們就抬著他們走,四五千個不及腰高孩子平均起來還不到兩千份標準單兵負重麼。”張海並不以為意的說道。看到出發前的不少官兵都有些很不情願的樣子,張海說道:“我們為了革新事業的最大限度可能的成功幾乎不擇手段,在作戰任務中對待那些敵視我們的人也血腥並且殘酷無比。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如同某些不開化的人一樣蒙昧無知或是天生殘酷無情,恰恰是因為我們心中有著對世人的大愛和真摯而美好的理想。我們清理掉這些孩子的家人或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為敵,或是因為如果留下來就會讓隊伍被上不必要的包袱。而如果在我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的確保這些孩子的安全。我們要徹底的征服一切對革新事業有害的勢力,但並不是要搞民族滅絕。”張海對戰士們說道。
其實不少營以上的新軍主力部隊軍官們還了解張海這樣做的另一種原因:隊伍需要一種“民族人質”,做為增加滿州主力同自己尋求決戰的動力。總是站在敵人的角度按照“理性”的角度做推演的習慣使得張海並不能確信在自己的隊伍展現出極強的實力,甚至滿州人的老家有可能被徹底清理的情況下,滿州主力是否會回援。如果把對方假設為理性的自利體,那麼隻要成年男性在,哪裏都可以擁有後代。
舊曆八月十二,新軍主力部隊幾乎在一晝之內就從蓋州以北的山嶺直攻到海州。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趕路,隊伍隻是安排少量警戒哨負責保證隊伍主力在午夜之前展開四五個小時的休息,午夜還沒到的情況下六個步兵旅的隊伍就全軍起程準備連夜趕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