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城在東北的少數民族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座城池自遼代立國後不久就開始建立。遼國,金國,乃至現在的滿州都曾以其為整個關外東北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中心,其實也是經濟中心。城牆高達十米有餘,城周長達十六裏。比關內不少省會府城也毫不遜色之。城內不少宮殿之類的政治建築更是關內的府城所少有的。
最初的警訊傳來之後,駐守在遼陽附近的正紅旗五萬多居民不得不退入遼陽城內,此外還有兩萬餘從海州城撤出來的鑲藍旗老弱也被安排在城內。加上城內本已擁有的不少遼東漢人,城內的居民一下子增加到了十萬之眾,隻論可以做為消耗戰打硬仗的丁壯也超過一萬五千人。對於這樣府城級別大小的城池來說可謂兵力十分充裕了。
而此時駐防遼陽的正紅旗都統卻為是否要向盛京撤的事情有些猶疑不定。
“撤吧!我們正紅旗一個旗的留守人手,怎麼可能守的住這遼陽城?那些南來的強敵火器之犀利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的。我們從南邊兒逃來的親信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這些強敵的鎧甲一石的強弓在很近的距離上都射不穿,更別說那些鳥槍。而那麼的霰彈可以拋出一兩裏遠包夾牆頭轟擊城內城上的人。還有那天空中的火箭,可以把成千上萬的火箭從天空中傾瀉下來,就是厚重的木排都難以擋住。他們每個步兵不知用了什麼方法每個人攜帶了十幾支的槍銃,臨戰的時候連環施放,而且射術極高,在十步的距離上臨戰的時候打的城頭上的人把手臂短暫的伸展出去,都有很大的可能被打中。這些都絕非是什麼誇張之詞,而是絕對可靠的消息。”從海州城死裏逃生的一名心腹認真的回道。
“我不信那些用大號的孔明燈搬到天上的火箭就能把磚石射穿,也不相信在攻堅中他們可以無窮盡的揮霍那些黃金子彈。如果我們就這麼放棄了遼陽城,以這些強賊如今的勢頭,我們應該退到那裏去?退到兩黃旗的地盤去?那樣還是會最終被收拾的下場。”正紅旗負責留守的都統在猶豫了很長時間後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遼陽決非遼東半島等地的那些城池乃至海州可比。不論是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退入城內的正紅旗都沒有不站而逃的理由。更不用說就算遼陽城一天也守不住,那同樣可以憑借城池的防禦大量的消耗來敵的彈藥乃至槍炮,為勝利增加勝算。至於全旗的安危?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可是如果這樣棄城而逃難道就安全了麼?就這樣,正紅旗始終沒有做出放棄遼陽北撤的決定。
即便如此,遼陽城內的敵人仍然沒有想到官兵們在拿下了海州之後竟然展開了連夜的急行,不到一晝夜的時間就趕到了遼陽城下。如果從耀州以南的戰報傳來開始算,等於是兩天之內就拿下了兩個重兵防禦的城池並推進了近三百裏。這不論如何都是難以想象的。雖然在城頭上值勤的滿州丁壯還沒有覺得怎樣,而正紅旗的都統卻有些覺得恐懼和擔憂了。唯一能夠祈禱的就是當年明軍在遼陽城內儲備的不少守戰物資能夠發揮效果,這也是正紅旗沒有向盛京轉移而是決定堅守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