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從京師到沈陽不少針對新軍部隊的攻堅戰,後金軍隊對新軍那裏開始流行開來的新式城防戰體係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這樣的城防戰體係中,並不像過去那樣強調“禦敵於城頭之外”或者“重點進攻城門”,而是依靠有效的炮火和爆炸彈丸,還有重型投石機拋射的爆炸彈丸進攻登上城頭的敵人。而城頭之上僅僅有用於遲滯對手的一些堡壘而已。
因此當身披重甲的後金戰兵衝上城頭之後心理壓力依然是巨大的,為了表麵遭到迎麵而來的彈雨,第一披攻上城頭的二百名先鋒以最快的速度向兩翼散去。這些戰兵們取下身後背著的鐵盾,右手拿著短刃力求同城上堡壘內的對手展開近戰。
城頭堡壘內的公安軍野戰部隊此時已經擁有不少小口徑的燧發槍與之前積累下的鳥槍,還有一些用射擊的輕炮,不過還做不到像新軍主力部隊那樣每人配備十幾管甚至更多的火器用於臨敵交戰。在後金軍隊的箭雨火力壓製下,能夠有效展開射擊並增援到預定城頭上的兵力不過四五百人而已,這些戰兵雖然依托工事能夠有效的展開射擊,不過往往是一輪開火之後就麵臨後金精兵的近戰壓迫了。在城北略靠西側的遼陽城頭上負責防禦的五百多名火器手打出了五六百發火槍彈丸,還射出了二三百支箭,然而隻有一些命中小腿的彈丸能夠給進攻中的滿州軍造成一些威脅。加上進攻的後金戰兵兵力並不密集,城頭上的火槍隊僅僅造成了進攻的後金先鋒七八十人的傷亡就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刺死或砍傷。
整個遼陽城十六裏左右的城頭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守軍的兵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公安軍野戰步兵旅的火器。
直到六七百名登上城頭的後金先鋒精兵已經控製了一裏半左右的城頭的時候才遭遇到兩輪銅鼎炮展開火力的猛烈射擊。累計的幾千枚六兩彈也的確給予後金軍隊很大的震懾。不過因為在城頭展開衝擊的後金戰兵兵力極為稀疏,這些最具威脅力的火器也不過造成了兩百餘名後金戰兵的傷亡,其中不少人還是並不會永久喪失戰鬥力的輕傷。一直在城下負責掩護城頭的後金精銳弓手們在火力爆發之後的短短數秒內就從城下組織起支援的火力,將如飛蝗一般的重如輕標槍一樣的重箭拋射到銅鼎炮四周可能存在的位置上。這一行動雖然沒有對那些磚石堡壘內的公安軍戰士們起到什麼殺傷作用,卻在最大程度上鼓舞了城頭的後金戰兵。惶恐之後的後金戰兵重新鼓舞起勇氣展開衝擊。而已經登上城頭的各牛錄護軍精銳則以逐漸沿城頭掃蕩的箭雨清理著城頭上乃至城頭下可能構成威脅的火力。
就這樣,對於兩黃旗來說十分順利的戰鬥一支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障礙,數以千計的後金主力戰兵就登上了遼陽北城頭,控製了近兩裏左右的城頭。通常攻城的戰鬥進行到這個程度上,勝負就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不過對於新軍這種特殊隊伍奴爾哈赤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於是命令隊伍像所了解到的新軍主力部隊那樣把不少輕炮搬到了城頭上,對著遼陽城北的城門樓展開了猛烈的轟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