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的馬匹還有足夠的旗幟與望遠鏡在通信聯絡上給了隊伍很大的方便。傳統二三十裏左右的偵騎警戒距離僅僅在望遠鏡的幫助下實際上在隊伍中已完全能夠擴大到上百裏的距離。五到六支各營群之間的小股警戒力量在不依賴熱氣球的情況下就能夠通過旗幟和望遠鏡傳遞必要的信息。
為了最大限度的照顧馬匹,即便是急行軍任務較重的近衛部隊三旅,戰士們休息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深秋時節的草原還沒有進入枯萎和荒涼的季節,似乎在戰爭壓力早已不算很大的此時此刻,不少官兵們才注意到這在草木荒涼的內地少見的景色。
“我們這次行動選擇在入冬之後才真正展開,也是為了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情況下戰爭對這草原的破壞。”張海閑聊的時候對身邊的戰士們說道。
同這時代的很多人不一樣,張海的弟子們還是從師傅那裏了解到很多的東西的,也聽說過沒有足夠的草原與森林,農時天象也會受到破壞。
“可師傅說過:就像這幾千年來的關內農田一樣,就算沒有人為的破壞,也會因為土壤肥力的自然損耗而帶來退化。就像春秋戰國之時整個北方的耕地就有關內十三省的麵積,田連阡陌,社會組織力強。而到了唐宋以後就不得不分布到更廣的範圍內去開發新的領域。鄉村縣域也越來越分散了。不要說過去,就是今後,如果要增加生產的同時減輕民眾勞作壓力,又怎能離得開畜力,又怎能離的開樹林的開采?沒有必要的木材,造船,冶鐵打鋼都很難保證質量.。”一名善於學習的親衛連排長說道。
“這又有什麼難以解決的,師傅說過:遼東再往北,草原再往北,有豐富的樹林資源,通過江河就可以直入大海或內地。而耕地,這世上更為不缺,師傅以前不是也說過中華之麵積隻是世上的一小快兒嗎?”宋子悅回到
“那麼其他地方的民眾又依靠什麼呢?”這樣的話似乎有些禁忌,但一名親衛連的戰士還是不由自主的說了出來。
這種天然的民粹主義左翼情節似乎早已根植於中華的傳統之中,張海思索了很久,才對親衛連的戰士們說道:“你們說我新朝政權掌握了龐大的兵工資源,還擁有天下比較富餘的地方,完全可以把你們手中乃至整個隊伍的十數萬支燧發排槍槍管那種大量的優質資源平均分配到二三十萬人數規模的主力大軍的身上。對於開國王朝來說,這個規模的主力部隊絕對不算多,可師傅為什麼沒有這樣去做?沒有組建那些公安軍中的野戰部隊來代替主力部隊?”
“要是部隊規模擴大到那個地步,也不可能有這麼充足的馬匹資源了,耗費顯然也更多。”一名親衛連的戰士說到。可做為帶過兵的宋子悅來說卻覺得沒有那麼簡單,思索了很久才回道:“如果把隊伍擴大到那個地步,訓練監管就成為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作戰監管。還有作戰監督,兵源,政治教育,優秀軍官幹部資源等很多問題。這些都會導致部隊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保證。而且,從傳統的鎧甲到全麵防護的鎧甲與兵器,會帶來戰鬥力質的提升,不是幾倍的人工能夠簡單反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