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擊河套一帶的殘敵。集結起來的近衛旅群幾乎是以人和馬的極限行軍能力展開了長達一千幾百裏遠路程的奔襲。為了恢複馬力,同時近一步加強越過大漠遠征的能力。隊伍在河套一帶還是足足休整了四五天的時間,直到跟隨近衛部隊的公安軍主力從三娘子城一帶趕到河套完成了這個重要地區的駐防之後才最終展開在大漠中的行軍。
在作戰前,張海對沙漠行軍隻有一些十分粗淺的認識,可請教了一些河套地區經常在沙漠中穿行的人們之後才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北麵的沙漠,究竟有多深,穿越過去大概需要多遠?”張海向一名漠西河套一帶駐紮的為新軍情報係統服務的商旅問道。
“北麵的沙漠大概隻有二百裏,但翻越過去卻需要至少需要五天的時間,這還是最順利的情況下。加上更北麵沒有水源的荒漠戈壁,也就是隻有在冬天才有個別商旅在相互配合的情況下試探著穿越過。曆史上還沒有大部分直接從這裏進軍的紀錄,一般都是走陰山東麵山西那一帶。
“二百裏要走五天的時間?”張海詳細的問道。
那名熟悉漠西一帶又在新軍中接受過一定程度培訓的人認真的回道:“沙漠行軍不同於內陸。在沙土上走路抬腿之間都要比平地耗費更多的力氣,沙漠也不是一望無際的平坦之地。半個時辰行軍七裏,就要休息一柱香的時間。八個小時的連續行軍也不會走超過六十裏的路,因為在這沙漠中要避開一些沙丘和沙山,日行四十裏已經是比較順利的了。而即便是駱駝,不飲水的情況下最多也不過負重行走七天,極限十天左右的距離。因此,那些橫向縱深超過四百裏的沙漠,通常都被認為是難以逾越的死亡之海。上麵說的這些,都是在冬季最有利的情況下展開的沙地行軍。如果是炎熱的夏季,並且行軍的人在夏季不注意被光,那麼不論是駱駝還是人消耗的水都會大幅度的增加。往往入沙漠之後不過兩日左右的時間,所攜帶的水源與給養就會消耗一空。不算太大太知名的沙漠,這使也是難以逾越的。”
了解到沙漠和戈壁行軍的種種障礙,張海就沒有打算貿然的想以往計劃中的那樣在沒有後援也沒有任何其他專職後勤的情況下直接翻越漠的沙漠死地。而是讓整個近衛旅群的四千人乃至幾千匹馬和駱駝補充了兩千名公安軍野戰旅之後分成了兩個部分。獨立近衛營群和近衛第一旅第一營的總計三千名官兵做為最終的突擊力量,而近衛第一旅二營和公安軍第一野戰旅的兩個千人左右的加強營負責返回式後勤,還從河套一帶的當地補充了三千名負責與公安軍野戰旅一道負責後勤的人。
這樣整個隊伍就達到了九千人。
九千人開始向沙漠裏行軍的時候,整個隊伍的給養會不斷的減少。每天都節約出一批給養剛剛能夠維持返程的人原路返回,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把七天左右的補給距離延長到十四天左右,如果通過幾百裏沙漠隔壁的行程比較順利,還可以擁有數天的給養維持整個前進馬隊的縱深突擊,如果不太順利,也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翻越沙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