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險關伏擊(一)(1 / 2)

就在張海,石壘等人所率領的南路兩路大軍順利而輕鬆的從元江府,威江府等方向上攻入雲南腹地的時候,馬衝昊,楊波等人率領的第五旅群和第六旅群也分別從七星關和巴中至萬縣方向從川北和川東北的大道直接發起了正麵進攻。

為求同川蜀一帶的敵軍決戰,兩旅人馬雖然隻有幾千人的精兵,完全可以翻山越嶺走一些小路,但是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堂堂正正的沿著當年魏伐蜀漢的大道前進。

馬衝昊等人從陝南向七星關方向進發的時候原因以為這裏應該有一場大戰,至少這樣的川北門戶之地川蜀一帶的殘敵不可能沒有重點防備。

卻可不曾想到在七星關一帶駐防的敵軍水準遠遠低於關外北方那些強敵,兩三萬人的大軍僅僅在跟隨第五旅行動的六部空中熱氣球七八千支火箭的威懾之下就徹底的潰敗了。

“這殘明政權在川署一帶如果從入夏的時候開始算到現在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怎麼隊伍還是像剛剛召集起來新訓不久的隊伍一樣?”馬衝昊有些疑惑起來。

經過了關外同蒙古後金等部的交戰,就連不少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們也不適應敵人反差這樣巨大的變化。

就連一些營一級的學塾弟子也開始懷疑起來,這會不會是敵軍的疑兵誘敵之計:“敵將也是有點兒水平,敢於下決心用兩三萬擁有不少旗號鎧甲的正規軍做代價,這可能是害怕我軍嫌取得的戰績太少吧。我不相信這些力量就是敵人的全部家底,應該還有不少精銳在前麵。”

馬衝昊也是持同樣的看法,因此在沿著川北的山路前進的時候時常派出隊伍去兩邊偵察,可越往南似乎道路就越險峻,對於幾千人規模的力量來說如果要保持對側翼山頭上的有效警戒那麼,就必然會讓隊伍的進軍速度奇慢。於是在隊伍沿著山路向前推進的時候,第五旅的部隊更多是用配屬到旅的數部航空熱氣球升到幾百米的高處去偵察那些懸崖兩邊的敵情。

第五旅不少官兵們的預感並沒有猜錯,此時駐守四川等地的朱燮元和楊愈茂等人的確把防守的重點放在了北部。經過收攏不斷有戰鬥力的殘兵外加這半年來的整訓,退居川蜀等地的殘明勢力重新擁有了近十萬規模左右相對較精銳的野戰集團,加上動員起來的鄉兵和土兵總計二十萬大軍。這二十萬大軍也是殘明最後的力量了。雖說並不比當年的蜀漢遜色多少,可也如蜀漢一樣在各個方向的防禦上捉襟見肘。在兵力有所不足的情況下,貴州地帶還有因為新軍針對明朝的戰事而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安彥邦等人,為了防備以安部為首的民族地方武力,不得不牽製了整整兩三萬堪戰精銳足足一個總兵的力量。這樣川蜀一帶的明軍就隻能再北方兩個重要的方向上各五萬左右兌了一半水份的大軍進行防備,並分別由周遇吉和秦良玉統領,在川蜀腹地則隻有兩三萬人左右的集團做為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