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財政家底(二)(1 / 2)

“今年大概能收到多少?”

雖然自己也有一本帳,但關於李峰的回答,張海還是詢問道。

“今年行稅住稅還有官營的酒,絲,茶等等大概可以收到五百萬兩。我們所掌握的工匠在經過這兩年的軍備生產鍛煉後用於經濟領域,再按照一擴充為三的原則可擴充為十萬人規模左右軍民兩用產業群。這其中三成用於兵工戰備,七成用於民用生產當能有七百萬兩的產值以及四百萬兩左右的利潤上繳。”

近現代社會下缺乏足夠君權地位的官僚組織,國有企業成為統治依靠之一,往往難以有效管理和壓縮這當中的中上層人員成本。不過在這個時代,又是擁有獨特的君權基礎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其實就並不困難了。因此張海不覺得在這個時代讓官營單位上繳利潤是多麼難做到的事情。即便北宋時期也沒有麵臨過經營成本過高需要補貼種種事。

“那官田的收入大致如何?”張海又確認般的詢問道。

官田往往並不占土地多大比例,如今的戰事雖然結束,但新朝政權在這個方麵的行政管理能力雖然比傳統王朝強些,但也並沒有層次性的優勢。

“官田的收入也相當可觀。”李峰說到:“我們打下的大戶並做為官田的大概十二萬頃,還不如明時景王、潞王、福王、桂王、惠王、瑞王、吉王這些皇族封田的規模大。當然,我們並不是直接把那些過去的王莊皇田官田直接換過來做為我們的官田。而是從去年開始,就通過移民遷徙乃至分地等辦法,再加上我們在南直隸與浙江打掉的大戶。把我們的官田全部集中到了南直隸與浙江福建兩省。現在這兩省的官田大概占核心土地麵積的百分之十左右。在一千二百萬畝相對良好的土地上,我們前年就可按每年每畝七錢銀子來收取官租。江南一帶的糧價現在普遍穩定下來,而且比其他的地方要貴不少。一兩銀子不過百餘斤稻米的價值,不同於全國其他地方,再加上江浙兩地的耕地本來平均產出就高於其他各省,還有官田上的官佃沒有民田上那麼大的土地分配差異,這完全不成為影響百姓生計的負擔。這樣:光是官田收入每年就達到了每年八百四十萬兩的收入”

隨後,李峰又談到了金銀銅課的話題:“通貨鑄造和鑄造後的磨製處理領域的優等工匠也過去的兩三年間也是兵工體係征集的重點之一,並不局限於鐵匠之內。同時,我軍這兩三年來累計生產的九個陸軍炮兵團,六個水上炮兵團外加損毀維修還有大量的超輕臼銃製造一共消耗了四十多萬貫的銅料。銅料雖然占用的不算太多,可對於官營錢課的加工方麵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即便如此,我們這兩年平均下來按照三取其一的比例還是每年收取了一百萬貫左右的銅課,二十萬兩左右的銀銀課。

這麼大規模的通貨課稅就意味著幾倍於明朝正常年份的通貨生產,不少張海及其弟子之外的人對此都有不少憂慮。不過張海卻告訴這些人:在兩宋的時候,每年的銅課與金銀課就已經接近這個規模了。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