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之後的全軍受勳晚會後的第二天,柳香就已開始獨自接手宮城內的財務乃至兵工係統內的事兒,忙碌的不可開交。而張海則同親衛連的幾個戰士乃至李峰一出了宮城來到南京城內城西南一帶的城區去看看新式劇院的情況。
唐宋元以來的舊時的演藝場所俗稱勾欄,算是下九流的行當之一。到了明時中期的時候地位稍微有所提升,專門的勾欄之地沒落,也不過是酒樓中用於增加收益的助興之技藝而已。說書藝人也是依托茶館的增加收益之技。
不過這兩年的時間以來新朝的一係列舉措,再加上東南一帶的大城還算比較開化的城鎮風氣,至少新朝政府體係內逐漸發展起來的演藝人員的地位及聲望有了根本性的扭轉。至少在利益得到翻天覆地般改善的城鎮中下層,已沒有多少人把這些行當視為賤業。
自從新朝三年夏季隊伍在外征戰以來的這大半年的時間裏,除了整個南京城原有的十六家比較著名的酒樓之外,又在這酒樓的附近不遠的地方興建起十六座新式的封閉式劇場。李峰最初的時候打算模仿宮城內的萬人會場的模式來建立大型的劇院,不過在調研之後才發現這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市上的市民組織紀律性不能同新軍主力部隊這樣的軍隊相提並論。
如果人太多,縱深空間又太大,那很難保證整個話劇的效果。此時代的西方為了能在劇場中把聲音傳的更遠,已經開始出現歌劇及美聲唱法這類藝術形式,而在張海的看法裏:中國傳統的戲劇並不缺乏以唱為主的形式,所需要的,是以寫實主義和理性思維為基礎的新文化來帶動不適合科學哲學進步的整個社會文化的演變。
這樣,劇場的觀眾席大小被總計百平米左右的範圍。為了防止重特大意外事故,總計曾數也被限製在了上下兩層左右;上下兩層合計也過二百平米左右的觀眾席。軍隊內的官兵開會,可以不太注意是否過於擁擠一類的因素,麵向市場的劇場就不能不考慮這類問題。因此一個劇場的滿座座為被控製在了四百左右,平均每平米約兩人,給人們比較方便的過道進出留下了一定的空間。
這樣的十六個劇場總座位數一共六千四百個左右,按照每天早到晚大概八個時辰總計五場次計平均每天的座次潛力大概三萬兩千左右。全年總潛力一千一百萬座次左右。即便排除必然會受到很大程度影響的雨天也在九百萬座次左右的潛力。
最初製定票價的時候,李峰頗花了一番心思,因為對於這種新的娛樂場所外加新的藝術形式,誰也難以預料其市場反應如何。最終還是在隊伍歸來之後請示了張海,張海最終決定將這類新式娛樂場所的門票價格定在一百文左右。從後世的一些情況看,話劇在21世紀初票價大概在城市普通在崗人員月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是比較合理的。民國時期的電影或戲劇入場券也大致是這個水平。這樣就能保證中上收入水平的人能夠接受常來。套在現時的南京城大概就是100文左右的水平。平均每月三兩左右的收入是這城裏多數在崗或領餉普通人的主要收入水平。這樣算下來,理論上的純收入潛力空間就達到九十到百萬兩左右的規模。100文的概念對現在南京城內的人來說差不多相當於後世城鎮中的一百元,再加上場地形式或藝術形式過新,張海在之前對新話劇劇場的上座率沒有完全的把握。後世著名的話劇團雖然也曾經有過一年數百萬元的收入印象,但那是建立在擁有現代化的場地和足夠的人口基數,即便上座率隻有一兩成也能有小幾百觀眾的前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