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隨著李峰走進了劇場的內部後才發現,這劇場的裝修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好了很多。從卓椅的設計到舞台的規劃,完全不遜色於西洋的一些教堂。
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省燈火燃料,劇場多半場次安排在白天,最大限度的利用天窗外的光線。可也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差的效果,舞台上同台下明顯的光線對比使得前台要顯得更為明亮一些。
這時代還沒有靠譜的通風設備,好在劇場內的人數潛力沒有後來的電影院那樣多,從頂層到四周的自然通風設施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廳內比較舒適的溫度。在有限的條件下已經最大限度的接近後世的影劇院了。張海也沒有想到自己很久以前的時候隻是曾經粗略的描述過,李峰就能憑此做到這種程度。
“師傅將都城選在這南方看來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雖然這裏製冰不如北地方便,但夏天建築四周隻要有足夠的樹木和水源,廳內合適的通風與遮陽,溫度就不會太高。而在隆冬時節時候相比京城等地恐怕能省下不少碳火錢.。”李峰說道。
張海以前的時候為定都北京還是南京猶豫過,不過現在看來:頂都南京的好處是多方麵的,遠不僅僅是這一項。
張海與李峰等人沒有以領導的身份入場,所以入場已經算是很晚的了,也隻能做在第二層的後座,進場後沒有多少戲劇就已經開始。
為了檢驗人們對話劇接受度的真實水平,前幾部接連演出的話劇沒有選擇民間比較有知名度的那些傳統題材,也沒有選擇隊伍內的一些優秀劇目,而是選擇了劇團內部自編的在隊伍內的不少老戰士們看來有些“俗套”“沒意思”的普通水準新劇。
普通水準的新劇大多數的特點就是創作簡單,故事情節少,後世二流網站上架都為能保證的公眾寫手水平,更多的是套路性的宣傳品。
四月初五到四月初六張海所來到的二號劇場上映的新劇就是這個劇場的劇團組組長依據從張海弟子那裏了解到的一些情況乃至在新軍主力部隊中一些觀看文藝演出的經驗編排的時常大概為一個時辰左右的話劇:《戰士小李》
當劇幕開始的時候,張海自覺的同李峰一起觀看起來。
城縣街頭
角色:李富貴幼年(男孩)
新軍連長(連長)
(旁白:新朝三年8月,長沙解放了,整個城裏鄉下的人都在高高興興地歡迎親人新軍。這時一個新軍的連長帶領連隊從一條街上走過,突然一個男孩攔住了連長。)
連長:(正在帶領隊伍行進,突然從街道拐角跑過來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小孩兒!不要跑到隊伍中來,我們有任務,正在行軍。
男孩:新軍叔叔,我想參加新軍,跟著你們到前線殺敵人!
連長:(驚訝狀,遲疑了很久)你這個年紀要參軍也還勉強!你幾歲?叫什麼名字?
男孩:我十三歲,姓李,叫李富貴。
連長:你家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