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似是很受用的回到:“雖然你說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實,不過也不必講這麼多客套話了。我們新朝隊伍裏沒有許多講究及禮數,更多的時候是有事說事。如果這次你們的來意同以往同前明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李峰那裏會妥善處理好相關的事情。你們的朝貢清單我見過了,需要回賜的東西不少明細也寫在了相關的文書上麵,還有貿易方麵的相關事益也會處理好。”
李朝的來使繼續客套的說道:“已經仔細看了。想不到新朝不僅僅是武功強盛,對待百姓也很仁德,所賜予的更多是平民百姓的生產生活所需。”
張海沉默了片刻,似是有些坦誠的說道:“朝鮮曆來是中國最為重視的藩屬。今天我也單獨在這宮城裏會見你這個能夠傳遞消息負責主事的人,並不是為了聽客套話。而是也有些掏心的話想認真談談。”
接著,張海直言不諱的說道:“你應該在外麵也聽到過一些風聲:有人把我朝比做那當年的蒙元,不尊孔儒,不重文人。這一點,其實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在我們新朝,絕沒有那些吃著民脂民膏的偽善之輩存在的空間。朝鮮當年輕易的被倭寇顯現滅國,我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那倭寇之國行的是實用的治世之法,而你國從鄉野到朝堂之上盡是一些偽善之輩,上欺君王下壓百姓,相互之間結黨營私。而且我聽說你們朝內著實有很多對華不友善的勢力,如果這些勢力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話,遭到報應的時候,也不要怨天尤人。”
張海的口氣並不是很嚴厲,似是隨便說說的樣子,不過李朝來使卻知道:這些話是有分量的,不是私下裏的隨便說說,而是在正式的文書中也有類似的內容。
其實關於這些事情,李朝的來使也早已想明白了應該如何應對,因此似是思考了片刻便回到:“新朝聖主乃是千年以來都罕見的人物,不但武功蓋世,還有很多常人所不能及的發明及預言為證,證明是上帝之使,因此才能夠不需要文臣隻靠家臣與弟子就能夠治理偌大的中華。而我們李家主人可沒有像聖主一般的天賦,如果在國內不對不少的人做出適當的妥協,又怎樣能夠管理國家呢?還望聖主能夠明示。”
張海思索片刻後說到:“你們李家的確做不到像我一樣可以隻靠自家人就能管理不小的國家。你過當年你們李家的祖先開國的時候難道也這麼看國內那些文人的臉色行事麼?我看未必。”
“先祖的能力,現在的我們怎好企及?.”
“我看未必把?”張海忽然笑道:“我聽說你們李家的家主可不是什麼靠上一代的恩澤順理成章接任大位的太平帝王,也算是半個開國之君了。”
在這種私下裏的場合,朝鮮的來使不敢就這件事情爭論對錯,隻是回道:“那也不過是被朝中的一些人扶上大位罷了,現在的朝廷已經不是我們李家一家能夠說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