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主力部隊二十五個營群以及八個旅群的軍事主官即便不是張海的核心弟子也是當年的學塾弟子,經過起兵這幾年,也比較習慣了有話直說的氛圍環境。
見到除了各旅營的軍事主官都到齊,甚至負責水師和兵工方麵的也都到齊了,又是剛剛接見各國使團之後,不少人都大致猜測到了可能的用兵方向,但還是並不確定。
“向西邊打還是東邊?又或者南邊?”劉洪濤問道。
在這樣的宮內會議上,張海也沒有做過多的隱瞞:“可能的內亂,征日,征朝,都有可能是我們今年年內的作戰任務,各旅的戰備不能放鬆。但重點,是今年秋冬季節對日戰備。而高海亮的第七步兵旅還有王永的第八步兵旅六個營戰鬥群馬上就要做好出征的準備,月內就要準備出發,不要拖到台風的季節。今年秋季征戰季節,我們視情況對江戶一代的日本心腹地帶以兩個步兵旅及獨立近衛部隊主力展開一突擊行動,看看日人抵抗力量的強弱。”
如同中國舟山以南不少地方一樣,日本沿海臨近地區的海況也隻有在春季或秋季尚好,要跨海出兵最穩妥的選擇也是春秋兩季,不過即便如此,隊伍的海訓依然是張海所重視的。
“隻有最多十天的時間,你們兩個旅能不能做好戰備及跨海適應訓練?而且是麵對陌生的敵人,陌生的環境?”張海向王永及高海量詢問道。
第七旅和第八旅在去年的南征北戰中沒有勞到什麼大仗可打,一直在戰備,也就是年初的時候才參加了從南路對西南殘明勢力的作戰,可沒有想到戰局卻是摧枯拉朽一般,隊伍所得的勳章乃至所立的功勞遠遠不如其他六個主力旅,聽到張海這樣問,高海量與王永信心十足的說:“春秋季節海浪不算大,隊伍去年又進行了不少水訓和海訓,還走水路遠征過,僅僅是恢複性海訓十天的時間足夠了。至於島上的敵人,我也曾經聽師傅講過,硫球國當年不過被三千日兵征服,整個硫球及島上的日人不會超過萬人,這些月以來隊伍的火力也大為改善,就是碰上我們的一個營戰鬥群,也沒有拿不下的道理,更別說我們這次兩個旅群的力量。就是出征江戶其實也夠了。”
張海還是對第七旅和第八旅的戰鬥力有些不放心,說到:“全軍二十九萬管七萬多件燧發排槍,近三成可以配屬給你們,每個步兵可以實現全燧發排槍化,每個步兵攜帶五件二十管隨時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另外獨立重炮團乃至一個航空熱氣球大隊也加強給你們,每門炮配三個基數的炮彈,還有火藥及炸藥以及糧食,不影響預定船隊航行安全的情況下能帶多少帶多少。海上攻島作戰不同於去年我們的內陸戰,作戰縱深不大,從船到縱深的補給線也不長,不要吝嗇使用火力,如果戰事不是很順利,我們有的是條件可以往返再打。”張海對周鬆叮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