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作戰,張海最為顧慮的就攻堅的效率,除了線膛火槍用於壓製對手之外,足夠的火藥,鉛彈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在尋常的野戰中,霰彈發揮的作用也不小。
新軍主力部隊自從當年起事以來,在中國境內的守城戰與城池攻堅戰都打過不少,甚至曾經在很很短的時間內就突破過不少高大的城池。不過按照歸順的鄭家中的一些人結合前世張海的印象,日本的城防體係同東亞大陸很不相同。
由於並不麵臨遊牧民族的襲擾,民間也沒有多少馬匪或者上下管不到的灰色空間之類,加上軍事動員率很高,日本的城鎮很少有中國各州府縣那樣完善的城牆防護,而更傾向於類似於歐洲那樣修建一些純軍事目的的城堡。
歐洲大陸上千年直到文藝複興時期都不衰落的城堡體係加上較日本大的多的人物潛力,使得整個歐洲大陸上的堡壘多達數萬之多,而日本境內各個城堡推測數量大概在一千上下,相較於日本的人口乃至核心地區的麵積,這個數字也不算少,平均起來,大概在類似中國境內一鄉範圍之地那麼大的地方就有一座純軍事類的城堡。
核心弟子們了解過城堡的大致意思,在人們的印象裏,城堡是類似於城門或甕城那樣一個擁有長圍的小堡壘。對於這種堡壘,擅長運用拋射火力的主力部隊其實也擁有不少經驗。
張海卻將南京一位經過新式訓練的畫師畫出的日式堡壘摸樣拿了出來向眾人展示:“城堡不是很小的小城,很小的實體小城從四麵八放防箭甚至在夜裏投擲什麼東西就能夠守軍喝一壺。那是類似超級放大版本的大戶人家民房一般的整體性建築,擁有比較堅固的房頂還有牆壁,外加部分射口構成。這樣的建築方便擁有精確火器的我們壓製住對手使其難以對攻城一方構成危害。可要以傳統的手段攻占它,卻往往要自下向上在內部進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少弟子看了看日式的城堡後說道:“做為堡壘來說確實很完善,可這樣的非實體建築能夠抵禦的住炮擊麼?”
相比火器發展更早也更成熟的歐洲,日本長期以來沒有象樣的火炮,據說也就在十幾年前的幕府軍才從歐洲引進了不少火炮,具備了初步的炮戰能力。其城堡的構建,也就很少的考慮這一點。
張海有些無奈的搖了要頭說到:“現在我們隻知道這日式的城堡或是依托山地或小丘建造,或是自己內部可能有不少碎石夯土,它的防炮能力在我們的火炮麵前如何是個未知數。因此我才能為明確的決定出兵硫球之後的對日攻略至少要定在秋季,給我們留出半年左右備戰的時間。一方麵是兵工部門完善精製的線膛槍銃彈藥的生產,另一方麵就是火炮彈藥以及火藥等炮戰爆破物資的生產。”
新軍主力部隊的火炮在以往的作戰中更注重的是野戰中的精度和威力,麵對野戰中的大規模冷兵器部隊,壽命相比類似技術水準下的曆史上末代滑膛炮要求大幅度降低。精製的青銅炮往往隻有三百到五百發左右的有效壽命,隊伍內的全部陸戰火炮全部壽命大概也隻有十幾萬發左右。北征的作戰中消耗的炮彈還遠遠沒有這個數字,不過考慮到對千餘座城堡左右的攻堅需求,十幾萬發加農炮炮彈外加一定數量的黑火藥及其他彈藥也並不能保證完全以炮擊的方式短時間內破壞那些堡壘了,因此在集中最精良工匠負責新式線膛槍銃生產的情況下,張海並不打算放棄要求稍低一些的火炮及相關物資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