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中央集權王朝,像西方人那樣開拓海外殖民地有著眾多政治顧慮。即便是張海依托強有力的威信和中央武力所建立的這種完全不遜色於絕大多數王朝開國初期的政權狀態,也不能保證一支隊伍到了萬裏之外的陌生大陸之後依然把母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實際上完全超出了這時代一個非現代化的傳統帝國能夠有效控製的距離。即便是曆史上的英國,也有東印度公司自己壟斷利潤而很少服務母國,還有後來的美利堅獨立等諸多事。西方小國可以把政府財政寄托在軍事信用及依托民間工商業的舉債能力上,而這一套在東方卻根本行不同。張海可以確定:如果一個西班牙人、荷蘭人、或英國人在東方的土地上能夠有效的融入東方社會成一個擁有萬頃良田的人,也一定會向著拉美的白人農場主或者是南北戰爭前美國南方的農場主那個方向發展,而不太可能在工業革命時代就把財富寄托在工商業上,而為了保證土地利益,如果不接受傳統中原王朝的政治秩序,那也不過是類似於日本那樣進行封建割據,這種封建割據不會像環地中海那樣促進正常商業秩序,更有可能的是成為全國大統一市場的重要阻礙。這一方麵是由陸路地理運輸成本決定的,另一方麵是由社會規模所決定的。
如果在大一統中央集權政權的條件下進行海外利用拓展,並且這些利益能夠服務於本土,一直是張海也曾百思不解的難題。不過北京的這件事卻讓張海有了初步的信心:新軍主力部隊中的不少戰士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了解隊伍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是怎樣進步和發展壯大的,不會像不少人那樣不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義在哪裏。而經曆了北京的這件事情,張海的威信和地位也將由尋常的優秀君王上升為具有神格的上天之子,巨大利益麵前離心離德的事情雖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概率很顯然會大幅度的降低了。
“各步兵旅中抽調大概兩千名左右中上等水平的步炮兵,我們今年秋天之前再征集北京與南京附近兩千名左右敢於冒險征戰的誌願者並進行幾個月的訓練組成一個新編步兵旅用於遠征。在火力配備上:弓箭手,單管燧發排槍和超輕臼銃手,炮兵相結合,類似前年或大前年我們隊伍裏的火力配備水平。”
毫無疑問,旅規模級別的美洲遠征至少要占用萬噸級別左右的海船,即便考慮年內的船隻下水量也要占用也要占用不少新朝大軍現有的水師力量。不過劉洪濤並沒有提出質疑。新朝水師主力現在所有的船隻經過征集和改造已經達到三萬餘噸的排水量,每年建成的海船價值幾十萬兩五千餘噸,即便分出一萬噸左右遠洋用途,秋冬季節的征日攻略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畢竟征日作戰必然是新軍各主力旅輪換作戰,而不太可能一次型出動,隻不過這樣一來隊伍內船隻就顯得有些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