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移民遼東(二)(1 / 2)

遼東的農業條件並沒有像張海想象的那樣好,畢竟在時代的年景下遼東各種災害也很頻繁,並首當其衝。原來的遼東大地對於百姓也並不是什麼十分好的地方,即便是建州女真沒有崛起的時候。幾十萬滿蒙人口的擴軍戰備外加長期駐紮在遼東二十萬大軍也對這裏的經濟構成了嚴重的影響。米價往往長期持續在災年的二兩或三兩,巨額的遼餉往往難以在當地征購到足夠的糧食,每年還要從山東等地向遼東輸送不少糧食。

北方的邊患徹底解決之後,遼河兩岸三河流域供養的人口從二三百萬人口下降到不到百萬左右的人口,供養的軍隊也從二十萬以上遼東軍及女真人馬減少到一個公安軍野戰步兵旅及若幹公安軍步兵營總計不過兩萬人左右的守備力量,同關內不少地方不一樣,做為戰略上的重中之重,從公安軍的人選到軍內乃至中央各種內情力量的介入使得這裏的公安軍終究沒有大麵積的發生關內不少地方那樣的事情。這遼東一帶算的上是南京城之外掌控程度類似於江浙一帶的地方了。

百萬遼民負責以前千萬畝級別的沿河良田,人們的生活一下就寬餘了很多,更別說山林之中沒有了蠻夷的威脅後連野豬也多了起來,做尋常獵人帶來的收獲有時候都不比種田低多少。無非就是肉類難以長期儲存,不如農耕更保險而已。

在這時代,遼東的秋天似乎也比往常來的更早一些。新朝四年舊曆八月下旬的時候農忙的時節在足夠的畜力幫助下就已經接近尾聲。

而在這個時候恰恰有消息從關內乃至不遠的地方在遼東大地上傳來:新一批的人丁就要到了,這在開始的時候著實也讓遼東的的不少遼民們高興了不少。

“咱們也能翻身做主了!這新朝真是待咱們不薄啊!”一個規模不小的村子裏,一名中年感動的說道。僅僅不過一兩年的光景,收成與境遇竟然能有這麼大的變化是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整個遼東千餘萬畝還算肥沃的土地上在新朝四年這一年的收成其實也算不上太好,因為不少地方的旱情這麼肥沃的土地畝收不過新朝標準一石而已,還不到舊時標準的一石,但因為各種負擔大幅度降低的同時人丁減少了一倍,還是沒有了以前那些惹不起的大爺,平均算起來每人口收獲的糧食竟然有接近千斤之多。這麼多的糧食就算養著畜生的人家自己用也消耗不完,又沒有了各種負擔,如果剩餘的糧食能向關內那些人賣個好價錢的同時自己不但能成為田主,或有幫工的殷實人家,還能在賺上一筆.“

不過村子裏一個年長一些的老人卻沒有並沒有像不少人那樣興奮:“你看見對麵那豬圈裏咱們今年新養的那群豬沒?它們長的也很好,絕非往年可以相提並論,但今年過年的時候就要為大夥服務了。那新朝的武功如此之勝,遠遠淩駕於那滿人,咱們如今有了這麼多的糧食,還不一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世上難道還有不吃肉的官府和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