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與高海量所率領的船隊彙合後向北還不到一天左右的時間就瀕臨到了臨近九州本土的地方,自元朝征日的六百多年以來東瀛再一次麵臨外來的大敵進攻本土的危局。不過了解到一些情況後的德川家光乃至江戶城大禦所裏的德川秀忠等人卻不認為這一次是什麼難以邁過去的坎。
“他們似乎要自大的選擇直攻島津家的腹地?你還認為他們有膽量直接進攻鹿兒島?”德川秀忠從德川家光那裏了解到了南方正在聚集大兵的外敵很可能的進攻意向。因為如果選擇在北九州進行登陸,就不得不在朝鮮或者濟州島設計進攻的基地而不是選擇在更為荒涼的九州以南島嶼上。當年的蒙古大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時候也是以朝鮮做為出發基地。進攻北九州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直接可以威脅到九州島北部人煙和農田密集的平原丘陵地帶,而是直接麵對南方那些險惡的山嶺地帶還有民風彪悍的強藩/
如果說當年的蒙古人受損於神風有些僥幸的因素,那麼在這個時節的南方,從九州南部登陸日本本土的船隊所要麵臨的風險就更大,可以說如果在島嶼上麵臨不利的戰局就很難在安全的時間段返回本土了。
“這段時間以來,我從不少逃到我們這裏來的中原人那裏了解到了這股我們不熟悉的對手以前的一些戰爭風格。他們不喜歡奇襲或奇謀,而總是憑借著強大的正麵戰力直取對手的心腹,在對手的必救之戰中打垮對手,不在乎自身有可能要麵臨什麼樣兒的危險。如果為了勝利多花費了一月的時間,似乎在他們看來也是一種失敗。去年那麼掃平滿州和草原人的時候是如此,征硫球的時候是如此,我聽不少人說就是當年在新朝起家同明軍征戰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這次集結大兵直來直去的風格也是如此。”德川家光在同德川秀忠會麵的時候說道。
江戶城的這兩位共同的統治者雖然也有很多情報來源,但並不像島津家那樣能直接得到有關新軍戰力的一些直接信息。其實就是在島津家的不少人看來:如果這股自大的強敵敢於強床鹿兒島,那麼事先雲集在那裏的水師聯軍還是有可能重創對手的。
新軍攻占硫球之後,在江戶城的牽頭之下不少裝載著火藥和火器的戰船已經雲集在鹿兒港一帶,準備同可能冒險的強敵決一死戰。
“再為強悍的對手,在狹小的港灣之內麵對眾多的火船就算是西洋人與蒙古人聯合起來也會遭遇到相當的損失,何況他們這一次出動的兵力並不多。但願天神能夠再一次保護東瀛吧。”德川秀忠也隻能這樣祈禱了。
在大多數對軍事有所了解的人們眼中:陸上的強軍依靠蠻勇、訓練、精裝就是戰勝十倍幾十倍的對手也不足為奇。海上的西洋人依靠優越的航速和操船技巧用長炮在大洋上放風箏,那也有可能對落伍船隊形成絕對優勢,或者大船對小船也會是如此。不過在鹿兒島附近那樣狹小的港灣內遭到規模龐大兵力船隻的圍攻,怎麼可能沒有勝算的把握?夏季硫球以北海戰的失利,很可能隻是島津家派出去的船隻與人員對抗風暴的能力更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