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港灣內海戰剛剛開始的時候,登陸的第七旅和第八旅先頭部隊乃至配屬的不少中型火炮都上岸了。按照一般的軍事原則,以少量的精兵對規模兵力龐大的敵人,最大的優勢就利用掌控能力及反應能力上的先機以快打慢、攻敵必救、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最終使敵崩潰。
新軍主力部隊卻是一支完全不同的隊伍,害怕冒險帶來的意外卻並不畏懼正麵的對壘。每一名戰士都相信憑借著戰備、火力上的絕對優勢,上岸的近三千名步炮完善的大軍完全可以針對敵人以一當幾十近百百抵擋住十萬甚至二十萬敵軍的進攻。
列島心腹地帶防備上相對南九州的薄弱和遲鈍讓高海量有了搶攻的念頭:“我們完全可以趁這個機會橫掃遠處正在集結中的敵人甚至攻打江戶城,效果不會比等著夜裏抵禦對手的夜襲要差。”
王永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的時候才發現這人煙稠密的鄉野不說,那遠處似是人煙密集的城鎮居然沒有鹿兒島城那樣的城牆。雖然早就聽說過日本的城鎮往往隻有城主居住的城堡而大多沒有象樣的城牆,可卻還是難以置信這全國統治中樞的心腹地帶都城竟然也沒有象樣的城牆,要是在基層統治不夠完善的中國這樣搞,似乎衙門不向土匪交保護費才是怪事。
不藏地財、不築城牆、城鎮興盛、外加盛產白銀;所有的這一切都讓這島國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武士,而更像是曠野之地無人守護的白嫩少女一般引人犯罪。
但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誘惑,王永卻並不打算違背預定的作戰方針:畢竟新軍自建軍以來,除了起事早年的個別戰例,幾乎沒有人能夠在正麵的對決中戰勝新軍主力部隊,而冒險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的:“多山林的列島建築比江南一帶的小鎮還要多木製的建築,我們人數並不算多的隊伍貿然進入遠處的大城麵臨對手火攻如何般?敵人要是在潰敗中大規模的逃跑怎麼辦?等大部隊完全上岸在展開行動吧!”王永還是比較保守的選擇了預定的作戰方針。
當然,為了給後續上岸的部隊提供足夠的空間避免敵方有可能的拋射殺傷威脅,上岸的兩個營還是抽出了一個輕步兵營驅逐逐漸聚集過來的數千敵兵掩護兩千多人的主體部隊在縱深八百米總計六七十萬平米左右範圍內構建臨時的臥姿防禦陣地,等待大部隊到達乃至擁有足夠的時間之後在逐步完善陣地。
按照後世的標準,不用炸藥爆破也不用機械的純人力作業兩個小時可以完成最簡單的臥姿工事作業,但要形成堅固陣地標準則需要每人至少七天左右的勞作。近兩千名參與勞作的官兵大概僅僅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初步在灘頭方圓八百米左右的範圍內構築了累計五裏戰線七八裏作業長度的外圍淺壕,並且因為這關東平原上土質還不算堅硬,這淺壕已經能夠初步滿足跪姿裝彈的需求而不能完全說是臥姿外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