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後世的戰壕防禦在南北戰爭時期才廣泛出現,一戰時期才逐步發展完善。而對於這時代的人們傳統認知來說:除了攻城的時候挖炮壘避免敵城城頭上的矢石之外在近戰中根本沒有什麼用處,除非胸牆壘到胸部差不多的高度。不然的話,對方近距離投擲石塊長矛甚至直接用近兵攻擊就能讓冷兵器時代躲避在戰壕裏的那些人好看。
然而如今新軍主力部隊雖然技術水平不高,但是通過人員上嚴格而有效的管理與選拔乃至火器資源上又精又多的集中資源配置,真實戰力已經類似於南北戰爭後期時代的普通列強軍隊了。戰鬥隊形和兵力分布相比也因此大為改進,戰壕的意義就在這種情況下充分的體現出來。
如果是可以有各種手段準備的白天,消極的躲避在戰壕之內的人在進攻方的打擊之下或許也是被動的,但是在這夜間,抵近戰壕內的敵兵則明顯處於月光與微弱星光下的明處,而新軍主力部隊則處於暗處。以黑布蒙麵的人在晴朗的野外夜晚隻樓出一支槍和半個腦袋在幾米外也很難被發現,而大股進入戰壕內的人在幾米到數米遠的距離上就算也靠夜行衣隱藏身形,腳步聲卻往往也是難以隱蔽的。
進攻到戰壕之內的敵人從壕溝內和壕溝外同時向內發動進攻的時候就經常遭遇到從黑暗中射來的冷槍阻擊。而當遠處的銅鼎炮幾輪開火之後,幾乎沒有多少敵人選擇從壕外進攻而隻能選擇沿著壕溝進攻了。
而在這黑夜裏沿著壕溝的進攻兵力優勢難以有效發揮,往往遭到猛烈槍銃的連環打擊不說,還時不時的遭到黑火藥與炸雷的層層襲擊。
雖然走在最前麵負責突擊的旗本武士都有著不俗的裝具乃至近戰格鬥能力及箭術,在傷亡損失近萬人幾千人的精幹核心武士損失過半的情況下才向內推進了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就不得不轉入了防禦。而第八旅的部隊在對方精銳力量的突擊下也付出了二百餘人傷亡的代價。
遠處觀戰的德川家光等人卻不知道戰壕內戰鬥的艱難殘酷,見到南麵灘頭之敵左翼的進攻頗有進展之後就很快組織了部隊從全線展開了進攻,最大限度的從各個方向上牽製新軍主力部隊的兵力。
規模多達十餘萬人的兵力在夜間展開了聲勢浩大的進攻,並不在顧及以火把指引隊伍前進。新軍陣地上已經部署完畢的近百門長炮及近五十門銅鼎炮乃至超輕臼銃射手也迅速展開了火力,短短不過幾分鍾時間內的十輪開火打出的九萬餘枚重鉛及十幾萬枚尋常火槍彈丸構成如雨一般的彈幕,在短時間就殺傷了上萬名進攻中的敵人。規模龐大各個方向上的德川家大軍迅速陷入了黑暗與混亂之中,直到花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整頓隊伍才重新展開進攻,但在也不敢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了,隻能分散投入小股精銳部隊展開滲透攻擊,在付出了萬餘精幹力量傷亡的情況下才把新軍主力部隊的整個戰線向後壓縮了二百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