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聯裝槍銃(1 / 2)

“質量和威力有保證麼?”這火器看起來很厲害,同印象中前世某海南群穿架空小說裏的“打字機”差不多,隻不過是極度縮小版,但在火器設計方麵算是新軍導師的張海一眼就能看明白問題在什麼地方。

這些連裝火器就在張海的要求下展開了測試。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而且考慮到這類裝備算是對付土著或者特殊場合用途下的一種攻堅類裝備,沒有采用燧發機構,而是采用製造門檻要求更低的火繩機構。十二管的武器總重大概七千克左右,口徑約三分,單件同親衛連的燧發排槍單管差不多規格。但張海顯然知道:威力上必然小的多。

排槍開火的時候張海仔細觀察著遠處的目標,乃至從槍口噴出煙火到彈丸抵達靶子的時間,發現這火器彈丸初速還不算太差。比自己小慧蘭平時裏玩兒的那種“彈弓槍”強多了。

“從彈道落差和威力來看,我們估計彈丸的能量在二百焦爾左右,槍口初速約280至300米每秒,亞音速的水平完全不遜色於尋常鳥槍。穿甲威力大概相當於三鬥的弓箭,難以應付任何像樣的鎧甲。但是我們北征之後在日本乃至南洋還有不少治安作戰中發現:我們的很多對手並不是像後金主力戰兵那樣一人雙鐵甲防護嚴密的對手。甚至連當年明軍主力部隊的水準也沒有。在我軍強大的火力威脅下,很多對手往往爬在地上或者依托城壘作戰,而我們尋常的槍銃往往要麵對的是類似於頭靶或手靶一類的目標。威脅這些目標往往並不需要正規火槍彈丸的威力,因此我們就使用了這種相當於西洋單兵火槍七分之一重量和槍口動能左右的武器。二百焦爾的槍口動能,大概一百幾十焦爾的有效射程內抵達能量大致就能確保威脅尋常的麵甲或是很簡單的木盾了。棉甲相要防護必須質量十分合格,但實際上實戰中的對手有很多做不到這一點。”宋子悅認真的說道。

張海以前覺得宋子悅是個有些不懂得思考的人,柳香在軍務兵械方麵隻能算是入門,但即便是這樣的人都能有這樣的創造和突破還是領張海有些歡欣鼓舞的:“七分之一於原來火槍的重量達到七分之一於原來槍彈威力恐怕並不容易,太精細的發射機構也會增加成本,這火器的壽命大概如何?”

“還是有所減少,百發以後就到了危險壽命,三百發左右以後就到了實際壽命。”宋子悅繼續說道:“槍管不是鍛鋼而依然是類似於尋常材料的熟鐵製造,這也是為了降低工時。熟鐵有個缺點就是質量不容易把握。這些火器往往還有定期抽查。”

張海在心中也大致默算了下:百發的壽命如果在有利條件和認真負責的情況下,單管也能確保殺傷一人了。以二三兩的整體成本殺傷一名防禦中的敵兵,要比線膛槍劃算的多。特有的線膛槍彈不僅僅是工時和成本,而且極為占用優秀的工匠資源,產量也受到極大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