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防微杜漸(1 / 2)

李千蘭翻出有關一名學塾弟子王佳的相關奏報襠案。

張海三十六名核心弟子及一百多名學塾弟子在這數年時間以來的征戰中,特別是起事初期的征戰中也有不可避免的傷亡乃至犧牲傷殘。僅僅是核心弟子就有三人犧牲,學塾弟子犧牲比例也在一成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接近一成左右的傷殘退役。總的算起來,幾名同張林楊秋霞等人住在一起的那幾名核心傷殘弟子不談,學塾弟子中傷殘退役後大多也集中居住在南京城安置下來,王佳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雖然這些人身有殘疾,但是因為其在新朝顯赫的地位乃至頗有保障的福利,婚配方麵完全不是問題。如今大多已經成家,有的還如張海一樣有了自己的後代。而小女孩們在仔細的翻閱了王佳配偶的相關資料後才終於發現:王佳妻子的哥哥也就是其大舅哥同城南文具街的一戶商戶的子女姓名重名,再進一步查證的時候終於發現就是同一個人。

有了這個經驗,再舉一反三的專門查證,終於大致合適下來:在九名傷殘退伍的學塾弟子中有三人的親家同這裏的商戶們有關係。

張海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猶豫。按照新朝的規定:官員及其直係親屬不可經商,在職的核心弟子當然就更是如此。還有一個明文的規矩:不論是張海的眾弟子還是核心親信,不能選擇枝葉繁茂的大族大門做為親家。隻能從平民百姓最多小康之家中選擇,而且越是人丁稀少的門戶越好。

但如今這種情況:退役的傷殘弟子應不應該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呢?不論是從傳統權術還是這時代的倫常來看。這根本就不算個什麼事兒,如果連這些事情也都不給麵子,就顯得張海有些刻薄寡恩,而且絕對會是大忌。不過自從北京那件事以後,張海自信對於如今自己的權力依托來說,這些方麵的顧慮無需像傳統政權那樣大了。

思索再三,張海還是覺得要防微杜漸,而且袁文綱趙宇等人的做法,頗為有些不實在,是要給眾弟子提個醒的時候了。

張海回到西院的時候已經是很晚的時間了,比較清閑的幾個月來張海似乎還是第一次回來的比柳香還要晚。雖然柳香沒有詢問什麼,張海也沒有什麼顧及的把所思所想在柳香麵前講了出來。

如果是以前,柳香不會讓張海為難,在這種事情上會對張海百依百順,不過如今張海與妻子的關係似乎比以前的時候近了很多。柳香也就知無不言的談了談自己的心中所想,並直言不諱的說道:“這根本算不上是什麼事情。他們沒有與大族連姻,也不是在職的官員。身為個體經營者的親家享受到新朝的一點兒恩惠這完全算不上是什麼事情吧?況且如果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

張海思索了片刻還是有些鄭重的說道:“為新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我寧願每年讓其享受數千上萬兩薪俸如同逢王一般的待遇。也不願意他們在經濟中牽扯過多的關係。況且袁文綱和趙宇等人這種不打彙報的做法顯然有違原則,對於這一類的事情我隻能防微杜漸,要給弟子們提個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