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部與工商部乃至機構調整的事情著實讓張海忙碌了不少日子,這也讓張海重新對財政和經濟方麵的事情有些進行了大致的重審,才發現事情和以前所預想的有些出入。
在盡量減輕工農負擔不能收取很多過去常見稅賦的情況下,即便通過其他種種手段滿足財政需求,每年仍然至少有三千萬兩石上下的缺口。教育、公安軍、體製內軍隊和工匠,乃至南京福利,救災與水利交通方麵的開銷都是至少上千萬兩的花費。總體財政支出在一億兩石上下。新朝四四年南北交通幹線的建設與大規模的北方救災更為超支,整體全年預算估計要達到一億一千萬兩石的規模。也隻有這種折算百分之十幾於國民經濟規模的支出,並且還要高效的利用,才有能對整個舊時的社會經濟進行顯而易見的改造。
而新朝的稅收,在不增加工業和工商業方麵的過度負擔的情況下想盡了各種辦法也隻能保持六七千萬兩石左右的收入。也隻有這樣,才能對底子並不怎麼厚的新朝經濟不造成過度的負擔。
這當中僅僅是頭一年的赤字,就可能多達四千萬兩石開銷,征日攻略的巨大抄掠收入也難以填空這個開銷。就算日本每年能提供每年近三千萬兩石的收入,僅僅新朝四年一年內的虧空還是多達千萬兩。
張海原本以為以上億兩的國庫庫存維持十年的虧空問題不大,到了七至十年以後新朝社會的工農業都有很大程度的恢複的時候,可是卻忽略了有關文教方麵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新朝四年全國開始推廣高標準的義務教育。這個高標準的義務教育僅僅針對男童,因此在隻維持一年級學生的情況下負擔還算可以忍受,全國不到三百萬適齡男童按照四分之一於公安軍的開銷也不會超過兩千萬兩石的投入。而且低水準的教育人才,十分容易獲得,師資也不是問題。可是到了明年後年,兩千萬左右的高標準義務文教開支就會變成四千萬和六千萬兩。僅僅以十年以後僅僅普及四年義務教育的需求來看,僅僅文教領域的開銷就會超過一億兩石,尤其在最近的幾年裏這方麵的壓力會極大。如果沒有征日攻略之外新的財政來源,五年之內國內經濟還沒有根本性恢複的時候國庫就會麵臨問題。這些情況,在劉棟接任文教部部長的上任第二天也大概明白了。
傳統王朝或者過去張海的不少弟子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會很自然的把解決的方案放在開源節流方麵。
比如工商部的馬輝就覺得舊時的稅收不適合新朝在具備新的執政能力下的情況,還有很大提高的空間。
張海也想到曆史上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時候工商稅收的比例也著實不低,甚至反而比現代社會還要高一些。國民經濟依然在這種情況下實現了很大程度上的恢複。
不過張海還是沒有那種信心。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經濟快速恢複是建立在全麵而有效的軍管,並依靠一個人數龐大的理想主義政治團體上的。而新朝的執政能力雖然比傳統王朝提高了很多,離近現代的條件還相差很遠。張海沒有把握把工商稅收增加到三分之一甚至四成的情況秒還有能力以盡快的速度恢複曾經遭到過重創,本身底子也不是很厚的傳統工商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