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亮與張哲等人在平壤府遭遇的抵抗,在新軍主力部隊不少人看來隻是對戰鬥力不怎樣的大股敵軍一次不太成功的突襲戰。可就是這樣一場攻城戰,卻是新軍主力部隊第一輪閃電般突襲中所遭遇的最大頑抗了。至少平安道做為防守重點外加冬季的海冰迫使隊伍隻能從陸路北上為那裏的朝鮮守軍提供了最基本的準備時間。
而在黃州、海州、原州、忠州、清州、全州、羅州等地,分兵進攻的新軍主力部隊在對手幾乎無多少準備的突襲之下接連不斷的擊潰朝鮮各道的防禦使,僅僅付出了不到四百人的傷亡就累計消滅至少十萬以上朝鮮守軍。
那些朝鮮中西部心腹地帶的守軍的抵抗較平壤府更為微弱。臨時營群規模的新軍主力部隊對各州的進攻剛剛展開的時候,那些守敵最多是因為不了解而與來犯的新軍而展開稍微像點兒樣的抵抗。可是當新軍主力部隊強悍的火力極戰鬥力完全展現出來的時候,往往依托山地或城池之險的敵軍一見被壓製的處於無望狀態就崩潰開來。
脆弱的抵抗讓各部隊對於缺乏火炮伴隨難以有效攻堅的顧慮徹底消失了。在突擊部隊攻占各要地一到兩天之後,基本的守城器械與輜重開始陸續從王京一帶運抵各要地。
剛剛結束第一輪作戰沒有多久的部隊迅速以排群甚至分隊為單位對朝鮮各地展開了新一輪突襲。
按照第六旅旅長楊波戰前與張海等人在擬訂作戰計劃時的大致想法:李朝雖然在政治構架上更接近傳統的中國王朝,而不是日本那種私兵封建製,軍事潛力明顯偏弱。但是因為人口比中原王朝少一個數量級的緣故,在政權組織度方麵明顯比宋明等中原王朝要嚴密。少有占絕對主體的私田,名義上大部分朝鮮土地都屬於“科田”,官僚地主階級對民眾的利益掠奪更類似於官田皇田,而不像中原王朝的民眾那樣要負擔公私雙重剝削。
因此,為了防止對手組織起大量的“義兵”,對朝鮮核心地帶的攻略要以最快的速度達成,在對方還沒有有效準備的情況下就控製整個朝鮮中西部核心地帶的基層政權。
在擊潰或殲滅了朝鮮中西部地區的重兵集團後,累計上岸的公安軍步兵旅除了將一部分兵力補充到第六旅基層形成一百六十個以上的作戰分隊外,自身也形成上百個作戰分隊,武裝起來的炮兵則負責朝鮮王京及港口附近的守備。
就這樣十數個臨時營群進一步分成二百六十個三十人左右的分隊為單位的武裝組織展開了對朝鮮縣府下鄉級單位的清剿與掃蕩。
隆冬季節的寒風從中國境內的西風方向上吹過了整個朝鮮半島,新軍主力部隊登陸之後不到十天的時間裏。除了南部的全羅島與慶尚道之外大部分地方都在名義上或投降或淪陷了。新軍強兵的身影已經漫過了北部朝鮮中部的山脈攻入到了鹹鏡道境內鹹興府以北的不少荒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