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美洲的第九旅經過雖然談不上九死一生,過程還算是有些波折。克服不算小的困難,從整個美洲帶回來總計折合價值七千八百萬兩白銀的財富。做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而不是大金融家或資本家,硬通貨的意義不是絕對。新朝在對外擴張初期對硬通貨的追求不過是應付最初的四到五年基礎教育領域的海量投入而已,
軍隊,工商,教育,農業恢複等張海都比較重視。但是最為核心的還是教育,不是單純是為了讓人們有文化,即便是現代社會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那些在社會上脫離相關工作數年的人回倒退到初中水準,就像民國時期一兩年私塾教育的人會倒退到半文盲一樣。而是讓新式的校園生活改變人的價值觀。
這種改變從個人競爭的角度出發很有可能是不利的,就像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一個山區裏農村出身的年輕人因為在兒時為了一塊饅頭都要同小夥伴們勾心鬥角,從而養成了對人與社會過於城府的認識,在社會的競爭中相比同樣起點的城鎮底層卻又是讀到大學出身的人擁有某些優勢。但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講,如果人人都把社會視為大自然中的叢林,把他人視為利益動物,就算這種認識比較正確,可整個社會也可能因此而永遠邁不入發達、現代、文明的門檻。教育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就是讓這些人逐步老去,讓那些“學生腔”“缺情商”的人在社會中堅管理階層中也成為主流,整個社會現代與文明的大門也就不遠了。按照正常的師範與教育繁衍規律和比較正常的教育投入一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中大約需要七到八年左右的時間成人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大概一百年左右的時間提高到成人人均受教育年限十幾年。這還隻是通常意義上的作用,實際上對於近代社會,現代教育體係還有一個締造新知識階層和塑造新文化的作用。而張海自問根本不可能有一百年的執政時間。
來自日本朝鮮的收入加上本國財政的部分,可以維持至少三年男性範圍內的義務教育,算上積累的部分則是四年,而算上國庫與美洲得來的財富則可以維持六年男孩範圍內的義務教育。有這六年的時間,國內農業與經濟就有通過東北開拓與農業技術革新恢複到盛世年景年的機會,在那個時候就可以大規模的收取稅收了彌補空前的財政投入了。
以此時的科學與技術在完成了相當於現代小學高年級水平的基礎文化課程之後,就進入到此時代的科技前沿領域:變量數學及其其他學科了。相當於現代教育的初中三年其實就進入到了折合大學與研究生時代水準的研究領域了。而高中三年,則可以像舊時代的明治時期日本那樣以軍事化的國民訓練來補完整個成長時代國民教育的過程。
這此遠征當然還有另一個效果,那就是向國民宣揚開拓海外以獲得足夠利益的一個好機會。否則,在若幹年東北一帶的移民開拓將近飽和的時候,跨越那麼遙遠的萬裏海疆恐怕對那時經濟上已經很大改善的國內民眾很難有多少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