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五年舊曆十一月臨近下旬的時候,張海就決定最月中奏報複查漏出苗頭的幾處要地進行一次突擊檢查。人員由集結在皇城以北南京城以外的獨立近衛營加強連並在七名親衛連戰士的負責下進行。
南京城的皇城不像北京那樣位於全城的中央,而是靠近東北角的地方。因此隊伍出城和進城的保密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加強。整個城東北因為劃為軍事禁區,連同整個玄武湖附近的不少地方都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白天的時候大股的人馬出入也不必擔心會有閑人前來望風。
不過張海還是讓隊伍選擇在傍晚天色全黑下來的時候出發,並利用夜晚晝伏夜出的出城以增強隱蔽性,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還有意外的風險。
因為蘇州是天下富庶的地方,尋常時候的稅賦幾乎相當於別的地方一個大省,環太湖一代的水運網絡也很發達,即便在數百年以前也不像北方很多地方那樣有廣積糧的習慣。而且在這種氣候溫熱陰濕的地方,即便按照古代的標準官倉儲備糧食的年限通常也不過一年左右。僅僅其一個物流轉運的作用,在過去,蘇州城內的大戶們所私儲的糧食就足以承擔其這種職能了。
新朝開國後運河水運相比過去要蕭條了不少,海運線路則廣泛發展起來。尤其是這一年以來,為了從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轉運大量糧食供養更多的脫產人口、並在整個北方地區建立更充裕的糧食儲備並彌補其損耗,蘇州這樣的地方也建起了像隋唐至金元時期那種規模龐大的糧倉。雖然隻是了糧食流轉而建立起的國家糧食儲備地之一,通常不會存儲三年以上的糧食,並不算是最重要的糧倉,但也擁有二百多萬石折合十幾萬噸的儲備。糧倉的占地麵積有超過百畝並駐紮有新軍第十七旅三營三連一個加強連的主力部隊負責值班防守。當然,更多的守軍還是由專門的公安軍步兵營連同糧庫管理機構來負責。
畢竟自從征服了朝鮮半島和日本之後,新朝比較重要的官倉儲糧在低穀的時候四五千萬石左右。比蘇州糧倉更大的儲備地接近九處,如果都用新軍主力部隊來負責看護那占用的兵力就有些顯得多了。畢竟除了各處糧倉外,南京都城軍事要地鹽場礦場也需要輪值的新軍主力部隊負責流動看護。而且新軍主力部隊不是專門的守備部隊,而是一支要執行國內外各個方向上的戰略機動部隊,大部分隊伍要執行戰訓任務隨時準備出戰的,這種地方就隻好由連一級的單位來協防了。
新軍主力部隊的軍官們都經過相當程度的內務教育與文化教育,在通信聯絡方麵也掌握很多要領。因此,當親衛連的戰士們帶領著獨立近衛營的一個加強連以突襲的方式趕到蘇州官營糧倉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攔。
新朝四年春天湖廣一帶的事情在新軍隊伍內外傳開以後,不少的人都了解張海身邊的這些親衛連與獨立近衛營的霸道作風:在以合理的手段證明了身份的情況下如果還是遭到質疑,那這些人就會毫不猶豫的用“實戰”來證明自己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