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聖主:去年的時候很多人還在觀望。隨著天下初定,而且大規模戰事對外戰事也逐漸降低,再加上我們新朝改善了各地交通,並在一定程度上掃清了工商業的其他障礙。不少以前對我們心懷畏懼的人也開始放心的營生起來。以東南之地為核心,各地的商業活動都稍有開始興起的樣子。我估計就算有今年春節風暴的影響,但影響遠不及新朝四年春夏之時全國性的清洗運動那樣劇烈,明年這種勢頭回更加明顯。工商業雖然相比過去發展了一些,不過新流入市場的白銀較新朝四年的時候也甚的多。新朝五年近六成左右的非農稅手增加當中,大概有一成左右是來自於通貨的上漲。”
“也就是說不算白銀的通漲,工商礦海官田各項收入增加了四成?“
“四成三左右”馬輝補充道。
“這裏邊兒有不少是清理偷漏稅款完完成的增長吧?”
“的確是這樣。我上任最初的幾個月時間裏,就發現除了南京城以外的南直隸其他地方曾經普遍存在官營工商業單位隱瞞收入,還有普遍的住行海運稅瞞報的現象。排除這些因素,真正意義上的工商業經濟恢複,按我的估算大概比去年增加兩成五左右。這一年多以來,也就是南直隸和浙北的工商業完成了整改清查。我估計等明年廣東四川湖廣還有山東等地也完成整改和清查的時候,還會有不少新多出來過去曾經漏掉的財政收入。這些,我準備了一份幾十頁的報告。”
張海當然清楚,即便是兩成五的提高,這麼高的工商業經濟發展速度本來就是戰亂初定情況下的恢複性增長。在前世的印象中,新中國三年國民經濟恢複時期工業產值的平均增長速度是每年百分之三十四,國營經濟單位則達到百分之五十七。
蘇俄初期的幾年也不遜色於此,哪怕是工業計劃經濟時代早期,正常的工業經濟增長速度也達不到這麼高。否則從勞動力的擴充及人才培訓乃至機械鋼材應力消除等方麵都會存在巨大障礙。
新朝的有效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賴於中央和首腦超出一般的威信,在整個隊伍的組織體係上根本難以同革命年代的列寧社會主義組織相提並論,更別說時代文化與技術條件的差別了。新中國初期強大的財政管理能力,向農民提供的大量貸款還有廣泛而高效的水力交通建設投入都是此時的新朝組織力所根本難以企及的。這兩成五左右的工商業經濟提高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基本上不需要投資和本錢的那些以人力和農業為依托的傳統工商業自然恢複發展而已,其中還有很多是依靠海外的征戰帶來的人才技術掠奪所獲得的效應罷了。
如果說工商業在新朝五年整個工商業經濟估測增加了四分之一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那麼農業田賦增加了一成以上也讓張海有些小小的憂慮。新中國建國初期農業產量大規模恢複,那是花了不小的本錢投入到農民貸款並依靠完善的基層組織廣泛組織水利建設才有的結果,張海不認為此時的新朝各地方政府有這種水平,就向負責農業的劉棟問道:“田賦也增加了一成多,不會也是有些人擅自提高了稅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