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觀察遠處的景象都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在猜測中這大概是一種類似投石機或臼炮一類的攻城技術,不用炮隻用火藥把石頭拋起來襲向敵軍。可是這樣做,精度上又會有怎樣的保證?
因為政權經常與周邊國家衝突,見識過不少城防戰的奧斯曼來使也覺得有些新鮮:這種辦法以前不是沒有人嚐試過。可大多因為花費巨大而精度不足做罷。當然這新朝君主既然敢這樣演示,那就說明他們在這方麵有一定門道,可又能做到怎樣的精度呢?
遠處的小黑點飛起後似乎很準確的飛向城頭的位置,可就在多大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黑點忽然恰好於城頭上方僅有大概一二十米左右高度的時候炸開了花。原來這些拋石雷原理發射的石彈內部裝有至少五百斤左右的黑火藥,彈體在爆炸中被炸的粉碎。可是卻似乎沒有多少大塊的飛散開來。一兩秒種之後,那一裏之外都清晰而震撼的巨響傳了過來。
這樣的場景在過去之後大概十幾秒種的時間內,對兵事有一點兒認知的人們才反應過來:這不僅僅是如拋石機一樣的石彈,還是能夠爆炸的飛雷。不但飛的準確,還能恰巧在那樣的高度引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除了少數特殊的軍事要塞,以城池為核心的防護體係幾乎就沒有用了。這拋射的炸雷可以轟擊城牆也可以打擊城後。更重要的是發射方式也很隱蔽,完全可以位於工事掩蔽之內。
當有些人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一幕,或許覺得這件飛雷表演是不知花了多麼大的代價不惜工本安排的,又或者是什麼巧合。
可就在這時候,距離城牆目標橫向一裏外的壕溝內有黑點伴隨著冒起的白煙飛了出來。重拋石雷以大概半分鍾左右一發間隔在不到六分鍾的時間內展開了十二次發射。加上吹拂的微風,使觀摩蓬內的人們可以看清每一次的發射過程。這些飛雷飛躍一裏左右的距離後居然都能在城頭上空或後側大概誤差不過十米左右的範圍內精確的引爆,像是有了什麼魔力一般。這樣如果用在野戰幾乎可以殺傷小幾千人足足一個戰術單位的火力演示之後觀摩台上終於傳來了低低的躁動之聲。凡是有一定軍事經驗的人軍人都感覺的到這意味著什麼。即便是這麼明顯的準備性表演,也遠遠的超過了不少人的預料。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奧斯曼前來的那些使者一樣那樣內行,或者對兵事略知一二。在另外一些來使的眼中這拋石雷的威懾力雖大,難度雖高,但重不過是一種焰火性質的表演而已。
就在這個時候,獨立近衛部隊的一名軍官說道:“這些隻是一對付東方城池的雕蟲小技,如果碰上堅固的堡壘或城堡,那麼效用就大打折扣了,可能還不如火炮好使。弓弩火槍才是戰場上常用的王道,尤其是遠距離可以破甲的槍銃。”
說著,百名新軍戰士就百餘件盔甲模樣的靶子密集的一字派開,從觀摩台的左側斜往內一字排開,形成了六十米的的一個鎧甲組成的靶牆。當然這靶牆沒有腿甲,高度大概也僅僅隻有半人高左右。“這樣的距離和布置,諸位可以用望遠鏡在彈丸飛來的時候看的更仔細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