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公有單位(一)(1 / 2)

這些奏報,主要是馬輝那邊兒的工商部送來的,大多是有官非民營經濟領域的一些事情。

對於新朝來說,青州以前以自家工匠為核心的那些單位在性質上其實還類似於民營。最多就是讓戰士們也學會一些工匠技能做為補充。當掃蕩了山東攻占了青州城之後武裝部隊的職責加重,但主要還是有張海及其核心弟子所掌管的兵工單位。這些兵工單位在管理上有過很多創新,但在結構上可並不怎麼先進。

不過在戰爭和生存的壓力之下,張海的眾弟子們即便是李峰之類也絕不敢拿隊伍的前途命運開玩笑,工匠們很多都是戰鬥員要承擔戰場任務,責任意識就更強了。

隊伍後來結束了流動作戰的狀態,擁有的地盤越來越大,通過查抄掌控的原來的官營企業或者沒收敵對者的私產使得隊伍早在下揚州的時候就掌握了一定的官營經濟。這些奏報就是有關非軍工軍隊領域官營經濟早期的一些探索中所獲得的東西。

怎樣搞好“國有企業”是一個宏大的曆史命題,從兩宋時代開始人們就想到了不少辦法。其中有官督商辦,也有部分反其道行之的或放權更大的買撲買樸開放經營權之類。甚至還有人主張民主管理,人民真正在其位,也有人主張公私合營共同股份等等。

張海並不是在這方麵有多麼深刻見識的人,但依靠強大組織力和監管力所帶來的積累,經過多年的經營管理和實踐總結也有了很多經實踐檢驗正確的方向和認識,掃清了以前對這類經營單位的一些片麵認識。而這些奏報,就是積累中所見所聞的一部分。

“好了,大家看了不少也討論過了。那麼說說看,有什麼感悟吧。”張海向這些大致剛滿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們問道。

“這些人也太不知好歹了。難道不知道沒有新朝就沒有他們嗎?給公家幹活不但拿的多還有足夠的假日。怎麼還有這麼多偷奸耍滑的?”

“這都是些什麼人?忘恩負義。”

“也有勤奮的,可是講點兒義氣的老師傅都會告訴自己的徒弟:幹活的時候效率不能太高,也別幹的太快。管理者的眼中見不得別人清閑。幹的快,會有人認為你還有潛力可挖,就會給你加工作量。當然,也有的單位管理上稍微好點兒:幹活有能力也勤奮的人雖然不能清閑,比如那些“農村大學生”----哦,這是一種蔑稱。。但是可以有更多的收入獎勵與升職機會做為平衡。

“公有單位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不能像民間一樣經營?也不用賣撲,直接效仿就可以了?”

張海也不由的驚歎,這些孩子不愧為幾乎整個一個省的範圍內千裏挑一挑選出來的。其中的優秀者腦子的靈活程度遠非這個年紀的尋常孩子可比。

張海有些欣慰的說道:“你們說的不錯:公有經濟在效率上不能像民間那樣,原因就在於它要模擬民間條件和環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