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闖王進京(二)(1 / 2)

李鴻基實際上早在兩年前新朝開始在西北邊地建立鞏固政權後不久也就在當地嶄露頭角,成為米脂縣公安軍縣營第三連下的一名班長。

地方上有一定威望和武藝的人物,十有八九都是豪強出身,要不然也是橫行鄉裏的惡霸,很少聽說過底層善良百姓出身的人能有李自成這樣的武藝和本事,別的不說,無權無勢的人能攢出幹活的力氣就算不錯了。

因此公安軍秉承起事建軍以來的一貫原則對於這號人物都是要查三代並抱以一定警惕的,雖然結果證明李自成的“階級成分”雖然不算太好,但也沒有太大問題,定了個“上中農”。

可他在當地也確實有一定家族勢力基礎。這樣的人即便有足夠的才能也不可能在新軍隊伍中得到重用。因此,米脂縣的公安軍縣營九位作戰排長全是選的當地毫無背景基礎比較聽話的普通青年。而連營級幹部基本上是新軍體係內的曾經打過仗的出身。

李自成在這樣一個體係內也僅僅混成一個班長而已,這還是他在這一帶的人緣威望比較好,經公安營調查並無太多劣績的結果。

不過,當地的公安軍縣營因為害怕鬧矛盾或不能服人心,還是多少給了李自成些麵子,九位正排排長之外還有一個勤務排長就是鐵匠劉敏政,也是李自成的發小之一。

對於這樣的安排,李自成並沒有多少怨言,因為村裏的很多以前看不順眼卻也惹不起的人物在新朝改朝換代之後不是流亡他鄉就是被抄家滅門了。這新朝在李自成看來,很多地方都和過去的朝代不一樣。

民眾的生活沒有在改朝換代之後迅速富裕起來:因為這米脂線曾經是中原同草原貿易的重要商路之一,不然也不會留下以美女聞名的基因。

而新朝那次南征北戰奪取天下之後民眾的負擔雖然減輕了,可隨著草原上的各部遭到清洗後,這陝北邊地的商貿往來也蕭條了。

乞討與餓死的人依然有,隻不過不再像以前那樣讓有些底子的人也感覺的壓抑和絕望而已了。

新朝六年,陝北大旱,米脂縣的受災情況最為嚴重。打土豪分田地外加比較輕的邊防戰備負擔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帶雪上加霜的貧困和饑荒。雖然沒有大麵積出現曆史上人相食的情況,卻依然有不少百姓剛剛進入夏季的時候就隻好“貓冬”了,而冬天的糧食根本沒有著落,流亡他鄉成了民間共識。

不過新朝的組織力確實並非傳統王朝可比,在災情初顯之後,幾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從河北等地調來了用於救災的糧食還有不少用於四處籌集的銀錢。

不知什麼緣故,米脂縣等地的百姓獲得的糧食大概隻有平均每人新朝製七鬥左右,平均到七兩的口糧也難以堅持到第二年春耕的時候,而且也僅能維持到而已。要是一般的災情,這個規模的救濟是完全足夠的。

可陝北這些年以來原本的年景就不怎麼好,新朝六年更是幾乎絕收,各家各戶就幾乎沒有多少存量。這個規模的救濟就很難維持到第二年開春的時候,更別說維持到第二年收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