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遠遠走過來還沒有打招呼的時候就引起台上負責招募武師的注意了,見到張海身材魁梧麵相不惡,台上負責觀望的人就多少覺得有些心喜。
比尋常壯年能高出一頭而且看起來不算太單薄的人,那麼體重至少要比一般人多出四成,同等訓練與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要擁有多出一倍的實力。這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威懾力。除非是藝高人膽大的練家子,不然一般人看到比自己高一頭的對手,氣勢上就會矮一分,這樣的人絕對符合打行的基本要求。
不過當張海走到近處的時候,台上的人似乎就多少有些顧慮了。張海的氣色即便相比新朝開國幾年的蘇州這樣繁華的地方,也有些太出格的好。油光滿麵皮膚較白不說,一看那肌肉也知道絕不是個吃素的主,可不像是個能吃苦的下人,這樣兒的人請的起麼?會不會是同朝廷有關係的權貴下來的爺?
“這位兄弟打算上台試試麼?是打算比試還是應募?”負責接待的一名中年男子很主動也很客氣的說道。
張海拿出二十文錢,同樣還算客氣的說道:“我是第一次上台,並不知道自己的斤兩符合不符合要求,先比試幾場想看看自己的底子。如果我的能耐還行,再談談地位、待遇的事情這樣也比較方便。”
張海的話很謙虛,但是卻無形中透露出一股傲氣。這新風閣負責招募的武師也是個靠譜的人,很少會像新華書局武俠玄幻小說裏麵那些被主角們“滾筒式打臉”的配角們那樣輕視自己不了解的人,但是初步對張海的印象和判斷:或許有兩下子,僅僅這個肌肉和身材就代表一定實力了。可這樣兒的人,會不會要價太高而且難管也難伺候?
“如果識字的話簽個名並填下資料,不識字的話按個手印,報下姓名籍貫年齡就可以了。“那中年認真的說道。
張海剛想動筆,可是仔細想了想卻覺得有些不妥。如果自己的筆跡被人了解,雖然新朝內部有相關的防範,但也可能有一些隱患。就說道:“本人姓楊單名一個華字,無字無號,以前在新軍裏幹過。山東青州人。“這個名字是張海在出發前隨編的一個名字,不像離得勝之類有什麼含義。如果說一定有什麼含義,大概取揚威中華之意吧。據張海的了解新軍入伍重新起名的官兵們中叫這個的有不少。
“原來是新軍裏邊兒的英雄?“那中年人有些吃驚的說道,雖然有些懷疑,可對張海的稱呼和態度也大有改觀了。
“敢問這位英雄擅長什麼?是箭術還是刀矛又或者拳腳?“中年客氣的詢問道。
張海也不隱瞞,事實求是的說道:“我在新軍裏學過一些槍箭之術,拳腳暗器等卻是初學不久,而這才護標的行當裏卻是不可缺少的技能。因此想看看在這方麵我還有那些欠缺,望這裏的師傅們能夠賜教,如果我表現還可以的話,再讓大家看看我在槍箭之術上有哪些短板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