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五剛過,張海向父母道別之後就匆匆踏上了征程。
為了讓父母還有柳香等人能夠安心,這次張海幾乎攜帶了整個親衛連多一半大概一百多人的人手。獨立近衛部隊也有六百名左右的官兵跟著出動。又從獨立近衛率及外情部精選了幾百人,形成近千人的隊伍。
張海為了進一步加強這近千部隊的戰鬥力,所準備攜帶的貨物中幾乎以金幣與銀元券為主。這樣整個隊伍的大部分後勤空間都能用於攜帶槍銃火力了。這一千人的隊伍中的八成左右的官兵開始裝備了新的輕型板甲。因為材質上的突破,在防護力不變的情況下把鎧甲與內趁的重量減輕到了十五公斤左右也能形成全麵而有效的防護。攜帶的槍銃則基本上以一斤重左右超輕燧發槍左右為主。為了保證火力的全麵型也攜帶了十餘門輕炮和必要的炮射霰彈以應付某些特殊方式的作戰需求。這樣一來,這支千把人的隊伍在滑膛火力配備上幾乎都接近過去親衛連的水平了。
不僅如此,這千把人的隊伍還配備了二百支左右的線膛槍及萬餘發線膛槍彈。使得隊伍的火力甚至超越了上次最後一次遠征西南時親衛連的火力配備。
了解到這些之後本來新中有些不安的張海楊秋下等人才心安了不少。這樣強大的力量幾乎可以堪比舊時的十萬大軍重兵集團了。而且因為小型隊伍的靈活性,在西南那樣的地方要想麵臨十萬大軍的伏擊和圍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為了保證在海上的安全,隊伍在夜間分批從南京東北處後山秘密出門後在江邊登上了十二艘千料左右的大船組成的船隊踏上了由水路南下的曆程。
新朝以來沿著大海航行不再成為一種禁忌後,全國的交通體係都有很大的改善了。並不連同的珠江與長江兩大流域可以方便的通過海運聯絡。而人力螺旋槳的廣泛普及使得海上距離阻撓也比過去小的多了。隻要風向不是特別的不利而且人力足夠。擁有人力螺旋槳的船隊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就可以航行三千公裏左右的距離,可以從江南由海陸直接抵達廣西水路腹地,甚至從遼東直抵南方。
冬季還沒有完全過去的早春,船隊在出了長江口以後的南下航行大部分道路是順風,因此船上的水手與官兵們操作人力螺旋槳的壓力並不大。隻是以分隊進行全天候的輪班,每班總計不過兩個時辰而已。
張海所在的大船更是顯得比較寬鬆,這使得張海和楊思在艙內在一起的時候也無需過多的憂慮有可能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似乎已經不是第一次沿江航行了,不過在張海的印象裏上一次超過千裏比較遠距離的出海已是新朝三年最後一次征戰時候的事兒了。
船隊起航的最初,大船在江麵航行的十分平穩,張海卻抓緊時間與楊思主動攀談起來。從孩子們童年的往事聊到張海前世今生的記憶,還有天帝傳說中的諸多“見聞”。這使得本來做好了忍受寂寞打算的楊思有些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