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不少從府城裏搞來的文教書籍,也有不少投靠過來的前新軍官兵後,周遇吉開始了解了一些過去隻有新朝所掌握的“物理算學”和“風阻基理”大致也有了一些估計和測評火器的算法。
一般來說:前明還算合格一些的火器,大概每兩斤重量可以保障安全的火器威力為一百五十焦爾。不論粗短型的或是細長型的,隻要不過於誇張都會在這個範圍附近。
這幾年來周遇吉等人痛定思痛的態度盡可能的學習東南一帶新朝官營工場的一些管理方法,並且在工匠獎勵等方麵不惜重賞,並且每一顆鉛彈乃至每一包火藥都經過檢查。在工匠們自身有所動力的情況下終於把火器的質量改善到每兩斤左右的火器可以承受六百焦爾威力左右的水平。
懂得從新朝普及教材那裏了解的動能勢能算法和一些基本的判斷經驗,很多測試也就不一定立足於實際製造火器進行試驗了。
在大小金川附近也有為數不少的險惡山崖,用搞來的蠶絲或風箏線製成尺子並測量距離,通過木杆吊著的鉛球下落時的威力就能判斷出什麼樣威力的彈丸可以破壞車輛或木排一類的東西了。
這些工作當然也需要不少的花費和功夫,但總的來說成本還是節約了不少。大概不過五天左右的功夫,周遇吉就大致有了一個概念。對朱燮元報告道:“哪怕是四五十丈高度落下的鉛球,也基本上需要三寸有餘直徑的九斤鉛彈大概六七千焦爾的威力才有保障破壞和威脅大多數木排防護,沒有三四十斤的分量根本不成。但三四十斤類似虎尊炮級別的輕炮哪怕加上必要的彈藥,那也在一兩個人可以負責的小組可以使用的範圍內。並且這種改進型碗口臼銃的所花費的成本還算能夠接受,炮身連同彈藥即便用銅製,也不過四五十兩左右的成本。如果我們每個營配備一個加強的連還有必要的騾馬車輛,那麼一個營就可以獲得百餘門碗口銃的火力支持,一次作戰每營可以獲得千餘發炮彈的支持。若是采用投石機,就是再輕也得十個人才能用的了。”
朱燮元對於當年的兵事也多少有所了解,知道新軍主力部隊一個特點就是不但個人防護強悍,而且他們往往在戰場上敢於大膽的以鬆散稀薄的隊型同對手交鋒,甚至敢於擺出單排迎敵的事情,而且還十分擅長個人土工。不是沒有過人想過效仿新軍的火力體係以霰彈回應之,可大多卻沒有多少效果。
“這樣會不會太浪費了?”朱燮元有些懷疑的問道:“就算這炮的精度靠譜,實戰中恐怕至少需要三四十發九斤重彈才能殺傷一人吧?考慮到對手的還擊很可能還會更多.“
周遇吉有些沉重的說道:“我軍的戰鬥力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是很難同新軍真正的精銳主力部隊相提並論的。以十打一,如果能夠單單靠炮火給予對手兩三成左右的殺傷就是很不錯的成績了。而且如果在相當不利的情況下我軍要同新朝周旋,大多數時候很可能要回避敵軍的精銳主力,主要選擇那些並不初中的公安軍進行戰鬥。這些碗口炮在攻堅野戰中就能起到相當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