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西南四省(1 / 2)

張海所率領的隊伍過了廣西西部的安康司,進入滇桂黔三省交界一帶的安龍所稍做休整之後就繼續向北前進抵達永寧衛一帶。

新朝並沒有龐大的官僚體係,行政區化也沒有像很多改朝換代之後進行不小的調整。很多地理地名依舊是延續明代時的稱謂,在新朝的行政權力結構中,依靠強大的中央政務處理能力和情報能力直接跨過了“省”這一級重要的行政單位而直管到全國大概三百多個州府。很大程度上如同幕府或者前秦時代的軍事化封建政權一般實行軍政一體的政治結構。

這種權力構架相比明清時代已經發展逐步成熟的中央集權官僚政府來說無疑是落後的,如果是一個傳統王朝這麼搞,非要出大問題不可。可是張海寧願在一代人的時間依靠新朝強大的中央能力忍受這一點搞軍政府,也不願意現在就利用那些舊知識分子階層締造一個新的“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麵。

在中國官僚政治的行政曆史上,因為過於龐大的人口規模,省一級的勢力太強而削弱中央執行能力的問題一直存在。清代采取上有總督下有道台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官僚階層的能力,但也帶來行政層級過多的問題。而民國以來不少時候則是通過大區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會給國家的統一造成問題。

新朝中央強大的武力乃至前所未有的神權色彩般的威望,使這一曆史難題至少可以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化解。

在省一級的單位中新朝依然有一些以公安軍獨立野戰部隊為主的單位,並不執行行政管轄職能,而是利用原來的衛所駐地控製戰略要道和戰略要地,在一定程度上起著領導與監督各州府的作用,這些獨立公安軍野戰部隊更多的時候是以“流動監察”的方式存在的。對下層的影響並不絕對。

不過當張海親臨西南的消息傳開之後,各府與省治軍事機構的負責人並沒有閑著,都派出了兩人或三人小組組成的代表前來迎接。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規模並不算大的永寧衛也逐漸的熱鬧起來。

永寧衛是西南地區張海等人所行進線路上第一個距離少數民族地區比較遠,規模也尚有一些的重鎮。當張海所率領的隊伍抵達的時候,已經有陸續雲桂黔滇川四省三十餘府代表百餘人早已做好準備的前來迎接了,這些人除了攜帶必要的信物之外並沒有攜帶太多的護衛以示敬畏。

自從新朝六年之後的不少事情之後張海也養成了小心謹慎的習慣,沒有貿然同這些隊伍接觸,而是派出外情部負責聯絡的人員進行了身份核實之後才決定召開一個臨時會了解了解情況。

當然主要也是以張海身邊的替身為主,張海身邊的幾個戰士負責旁聽。

省府一級的公安軍負責人有不少雖然沒有近距離的見過張海的摸樣,但總覺得來人的長相有些蹊蹺。可這樣一支規模龐大裝備精良且有經過相互驗證的隊伍當中都沒有什麼人提出異議,也就不在懷疑了。不少人也都猜測到了可能是張海身邊的替身,這顯然也能代表新朝聖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