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府學之城(1 / 2)

張海也沒有再繼續看那些操演。古時象樣的部隊裏檢閱軍隊的一個辦法是就是校場操演。這個臨時拉來的當地人通常很難冒充,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像舊時不少京營裏的部隊完成基本隊列訓練的時間還是有的。

張海很確信之前的抽查是隨機而公正的,能夠檢閱出這些部隊的真實水平,不會有什麼冒名頂替的現象。這和受官僚主義影響下的一些現代軍隊不同。在那些部隊,上級來檢查部隊一般是默契的抽查炊事班等“薄弱環節”,下麵隊伍也就象征性的把尖子往炊事班裏麵送以應付檢查。而張海的抽查卻沒有專門的針對什麼。

成都的王光手下的公安軍步兵旅已經基本讓張海放心。不過想起不久前在彭山鎮所知道的那些事情還是讓張海對這時代的義務教育成果頗為擔心。

“到你這府學城去看看吧“張海對王光說道。

王光對張海也頗有了解,加上張海並不擺帝王架子,這使得王光對張海在很多問題上也能坦然的隨口相告。

“把周邊縣城的縣學集中在省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吧。“張海若有所思的詢問道。

“是從當年我們新軍隊伍最開始擴充的時候,一些管理經驗得來的結論。我們新朝富有億萬人口,但實際上能夠不謀私利擁有權力還能認真做事的人才,即便不像舊王朝那樣鳳毛麟角,卻依然是稀有的。我們可以擁有並監管幾百個新軍中能夠經受住考驗的優秀分子,但是如果單位擴大到四位數的程度,就必然會帶來種種弊端。各縣公安軍就是一例。我把各縣學最大限度的集中,方便管理是其一。“

王光接著說道:“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把紀律表現和成績相近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這個班才會融洽。才有可能達到聖主所期望達到的那種校園生活對人的積極意義。所以我主張最大細度的分班。西南不少地方一個縣連同農村也包括在不過小幾萬人口,適齡的男性兒童每屆不過幾百人。這個規模當然也可以分班。但是卻不能保證每個學生所能接觸的環境中都是與其類似的人。而如果至少以府為單位進行安排,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一個年級校區內的學生大多屬於同一個層次,出了一些問題還可以做必要的調整。校園環境就必然改善不少。成都附近的人煙還算稠密一些。加上為了繁榮成都附近的經濟,我才搞了超大範圍的“府學”,每屆的學生上萬,每屆都可以分為三十個左右的年級校區。在分層上就可以更細,不僅僅是根據成績分,也根據內外向等性格甚至是指導觀察中的朋友圈進行劃分。這樣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被控製在有限的範圍內。“

王光這樣一說,張海也有所印象起來。在前世,經常舉行同學聚會的班,不是小學或初中同學。也不是最晚的大專時的同學,而是職高時的同學。很大上的原因之一就是分班,全班中考成績不超過一百分的人在一起內在的凝聚力自然就高了不少。當然,這裏麵不是說一點兒矛盾與問題都不會有。